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宁夏是黄河流出青海的第二个省区,一定要加强黄河保护。今年6月,习近平...
【摘要】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存在组织化与市场化困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成为脱贫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甘孜藏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案例,发现市场化导向的农村集...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
摘 要: 草原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传统基础产业和历史文化底蕴,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关联产业集群和政策管理体系的基础...
摘 要 :作为文化沉淀的载体,村寨搭建起联系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桥梁。重新审视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在回应群众需求、实现共享发展以及推进基...
摘要 :兴业指产业与就业的持续兴盛发展,众多研究表明偏远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面临“兴业难”的问题,原因为何?已有研究较少从政府扶贫角色视角思考。本研究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
【摘要】民族地区整体贫困的普遍性、特定族群贫困的深度性仍然十分突出,在“后脱贫时代”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减贫”的原则。政府绿色治理的制度设计、产业循环体系以及公...
【摘要】团结与发展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边疆建设的主题。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国家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政策平台,在促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均衡发展,已经...
内容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会使我国乡村发展出现一系列的新变化。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其贫穷落后、空心化严重的乡村地区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驱...
内容提要 :基于彝区237户贫困农民的调查数据,以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为考察指标,通过案例和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贫困户脱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内轻外重”的收入增长态...
内容提要 :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教育扶贫手段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群体跨越贫困陷阱。文章从教育扶贫的基本内涵和现实图景出发,指出深...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中缅边境中段,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居住着佤、傣、汉、拉祜、彝等20多个民族的群众。近年来,沧源县创新工作方式,将兴边富民行...
摘 要: 基于民族地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以及“十三五”规划期发展情况分析,本文提出新时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空间协调、绿色发展、...
摘 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在商业经济活动中形成了精益求精的生产观;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诚信待人的诚信观;公平交易的交换伦理观等经济伦理思...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国内各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生存性智慧和生态文明这两个我国学者所创的概念,结合人类学的理论思考,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摘 要 :当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表现为经济总量稳中有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收入与消费水平提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尤其是出现了以传统主导产业、旅游业、对外贸易...
【摘要】作为一个进入现代社会不足百年的民族,佤族的民间信仰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智慧,并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调适,直至今日仍继续对维护本民族自然生态...
【摘要】长期以来,在现代性话语的支配下,独龙族社会往往被贴上了“原始”的标签。在充满悖论的现代社会中所形塑的发展话语,其内核是已被意识形态化扭曲了的进化论。它一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减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全球突遇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遭遇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