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蜡染鼓藏幡是雷公山南麓与月亮山北麓交接处,都柳江北岸山梁上的苗族群体,在传统祭祀仪式——鼓藏节中使用的必备祭器之一,其苗族蜡染鼓藏幡图像与其他蜡染图像...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们共同的称谓。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多元一体”格局,“人”的团结是其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对于“地”的...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至今十余年间,受灾地区从物质生活、社会关系到地方文化都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重构。北川地处民族交融地区,民众的文化身份从明清到民国都相对模糊,在民...
摘要: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衍生出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土地神崇拜习俗。土地崇拜源于对土地纯物质形式的崇拜,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格神...
摘要: 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是生活在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他们传讲的凡夫寻仙妻故事及其仙妻形象不仅代表了这些民族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传统,而...
内容提要: 明清时期土家族涌现了酉阳冉氏、永顺彭氏、容美田氏、石砫马氏四个土司文学家族,其创作题材广泛、体裁全面,并将诗文结集刊刻,文学创作递相传承,风气蔚然。四个...
【提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利益分配论、价值规范论与认同论成为当前学界讨论这一主题的基本范畴。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存在形式,...
摘要 :民国时期,边地汉人在研究者的笔触之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吴文藻、陶云逵等较早地接受了美国芝加哥派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创出的“边缘人”理论,并从宏大“国家叙事...
摘要 :基于拉图尔对社会的本体论批判以及赫兹菲尔德的社会诗学理论,本文对一个川南集镇的茶馆生活进行了民族志考察。不同于既有的公共空间范式,本文认为中国茶馆并非一个表...
摘要 :文章以晚明思想家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画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面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
天鹅处女型故事在全世界流传非常广泛,历来为文学家所重视。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在民间神话故事里,塑造了众多神采各异的既为动物又为处女的形象,比如天上飞的天鹅、孔雀、...
摘 要 :本文根据人类学专著《金翼》《银翅》和新拍摄的人类学纪录片《金翼山谷的冬至》等,探讨人类学电影和学术专著之间对应性和非对应性的特点,以及何以互补、互释的问题...
摘要: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是人类珍贵的文化自觉和重要的行为选择。中国21世纪前2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秉持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念与精神...
【摘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文化开放不是无...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30年,在屯垦戎边、三线建设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改革开放40年来...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谈蝠色变,根据医学机构的多项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新近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的元凶,是病毒的原始宿主。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外形像老鼠,常于夜间活...
支撑节日意象的是人类的生存时间观念,生存时间是一种亲历的、有意义的、用来建构(个体和族群)历史叙事的时间,因此它充满着宗教的、形而上的、伦理的、价值的、诗性的、情...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向来颇受关注,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有的描述其过程,有的介绍其礼仪,有的探讨其影响,角度不同,内容多样。这些都为人们更全面地了...
一、元旦含义的变迁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
主持人语: 对于一般的文化遗产项目而言,古戏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起码具有三重属性:第一,它是传统戏曲的演出场所,即通常所说的非遗载体;第二,它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