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州蒲涧节会民俗活动源于白云山蒲涧城郊型自然景观,与安期生飞升成仙地域性人文传说二者的虚实结合。属于物质实体形态层面的菖蒲观、郑仙祠等古迹建筑,属于精神价值...
摘要: 承接本体论转向与人类学物质研究传统,讨论空间的物质性塑造社会的具体机制,对身体、记忆的影响。以永泰庄寨这种建筑遗产的形制及相关口述史为例,说明在规矩、示能和...
摘要: 童话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从西方引进中国的。最初它是作为一种文学手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被引介用来普及儿童教育,同时也受到民族主义影响,成为新兴的民...
摘要: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出台与推行,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公约》缔约国数量的...
摘要: 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6年生效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框架内,开始出现谨慎利用非遗保护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摘要: 汉景帝神是滇西腾冲地区的重要神明,它象征着中原王朝入主西南以前云南本土政权的存在。自明代以来关于汉景帝神的身份便有多种说法,入清后官方与民间围绕着汉景帝神的...
摘要: 土家族能歌善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舍巴日仪式是其代表之一。舍巴日仪式反映出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透过舍巴日仪式中的程式与舞蹈,不仅可以看到土家族生境...
摘 要 :本文基于1982—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人口变迁和结构差异为视角,对我国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这六个人口较多少数民族进行描述和分析,主...
摘要 :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需要设计和实施治边方略体系,其中文化戍边方略是最重要的治边方略。文化戍边方略就是利用戍边文化所具有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视野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无论对于非遗保护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理论,都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一方面,究竟何为文化创意产业?介入了文化创意产业...
摘要 :满族民间口头叙事,是在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多维度对话中建构的,是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艺术展现与诗化歌颂。满族三老人故事家讲述的故事,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折...
摘要: 除书面文本与口头传唱之外,神话还以大量的图像形式存在。梳理国内外神话图像研究的状况发现:国外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包括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介绍、图像学对神话图像意...
摘要: 傣族神话是傣族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已整理出版的有长达一万多行的创世神话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而且民间还有丰富的活态神话,主要以手抄本与口头演述形式流传。...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同时也是取代古老寒食习俗的重要民俗节日。它是中国人自然时间观念与人文时间观念的融合,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地位。清明是中国...
我曾经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过一本《春节》,在该书的题记上说:春节是我们民族天幕上的一盏明灯,它光明而温暖。春节对于我们来说,是民族情感之结,是扫清冬霾的温暖之光。...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凸显时间文明的是天时与人时合一的节日体系,四时有序,八节成列。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阳,冬有除夕,这八大节日...
我会刘魁立先生参加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进步奖,根据2020年度国家科学进步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传承项目信息进...
摘要: 飞山神杨再思是湘黔界邻地域社会兼具祖先与神明身份的区域性神祇。该区域相当数量的杨氏人群以其后裔自居并不断壮大宗族势力,清乾隆以来不断建构杨再思的英雄神祖形象...
摘要 :家族主义是源自本土经验的核心概念,以家族主义为基础形成了乡土中国的基础“三缘”。一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制度,通过血缘纽带形成个人与家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摘要】牛作为一种牲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以牛作为牵引力的农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对于一些民族社会来说,牛不仅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