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陈翰笙辞世近两年了。先师虽去,师情犹浓,教诲不敢忘。兹忆当年师生事,纪念先师,为自己余生鉴,亦为那精神薪火相传。 ——题记 85岁的人当老师,还是李大钊和蔡元培的同...
3。读解理论和外语掌握 我这种极其不正规的外语学习方式,虽然在掌握外语方面缺欠明显,却因为我的坚持长期读学术类书藉的习惯而获得某方面弥补,我的读书目的本来在于求知和...
李工真老师很容易让人记住。 首先他高,180以上的身高,走在珞珈山上是相当醒目的。 其次他瘦,有点让人担心,他能不能承受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 最后是他那辆专车——28加重自...
为什么要来回顾一下外语学习经历呢?长期以来我被一些朋友视作毕生专攻外语;我又的确靠外语哲学翻译进入了单位;其后我也用外语翻译了不少东西;我又靠外语条件与国际同行来...
《西游记漫话》已经再版,它的好处,读者自有判断。我所感兴趣的有两点:一是先生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发现问题,并且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前者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力...
笔者曾和季羡老共进早餐和午餐,那还是在他住院之前。前者是我去早了,正赶上他忙,还没顾上用早点,得,客来了,那就放下手中活,一起随便吃点东西吧;后者是我去迟了,或是...
一九七八年十月,我离开福州,开始了在北京大学十年的生活。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学年,第一次听林先生讲课。记得那是在第一教学楼二层的一间教室,课的名称是“《楚辞》研究”...
[] 我的治学之路(座谈提纲)(C) ——2006年12月21日与北师大历史学院部分世界史研究生座谈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学术...
我们是文革之后第一批进大学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不同。现在的大学已经有一些比较完整的机制。而当时则是百废待兴。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也都跟现在的师承关系不...
我的治学之路(座谈提纲)(B) ——2006年12月21日与北师大历史学院部分世界史研究生座谈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学术问...
提到王瑶的教学,大家就会想到他那个著名的烟斗。王瑶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我们去他家一次。他的生活习暖是凌晨三...
(学术交流网主持人2006年12月21日按:21日14pm-15:20pm,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世界史研究生的要求,笔者在北师大主楼600教室做了《我的治学之路》的主题发言,并回答了与会研...
虽然知道死亡是一个老人必然的归宿,而且眼见着久病的邹承鲁先生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但邹先生的去世仍让我难以接受:也许对一般读者而言,邹先生的离去是窗户外面少了一棵大...
一、解释“读书” 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讽,诵也。诵,讽也。”讽诵是一个互释词。郑玄解为:讽即背书,诵则为有节奏的朗诵,从朗朗书声中,人可以从抑扬顿挫的声音中...
——2006年12月21日与北师大历史学院部分世界史研究生座谈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2月22日首发 (学术交...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是翦伯赞先生三十周年忌辰。我以为,王国维先生和翦伯赞先生这两位历史学家的死,是本世纪两大文化史事件。有人对翦老的死不以为然,认为翦伯赞应该像...
老师黄永年先生要走,我有心理准备。去年夏天以后,先生已基本不再打电话来;往西安打电话去请益,先生也不再像以往那样长时间侃侃漫谈,只是静静地听我说话,就连我为博取老...
易:我记得刚到法学所的时候,您曾经跟我说过,法学研究最终要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民法学的研究。在您的一些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社会实践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曾经被纳入您的...
黎先生又说:“把历史上的农民讲得那样好,可能吗?翦老的历史主义就是针对这种倾向的。不能把历史讲成农民战争史。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农民战争和农民阶级,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中夜醒来,胡思乱想,问自己:行年八十,已经进入一生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最令我感到痛苦的是什么?我想,最令我感到痛苦的是,看到中国十三亿人,其中有许多好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