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魏晋南北朝文武分途的基础性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唐都学刊》 《唐都学刊》 参加讨论

可见军吏不能干涉地方事务,甚至对他们出任郡国之选都存在争议。唐代之前军吏常出现于带将军号的高级将领的军队中,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能够指挥中下级军官并开府置属吏者都拥有将军号。与“军将”一词相似,《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太和十六年官品令中第九品上还有“宿卫军吏”一职。唐时将军号已彻底散化成武散阶,不再领兵和拥有开府置佐权,当时军吏多见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节度使之下。
    2.文官与武官
    军国殊用、将相分职后,文官、武官的称呼也见诸史料。在《史记》中我们已经看到“文官”这一称呼--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此时百官在朝廷上的排列位置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24](P2723)这里文官被用来指丞相以下在朝中处理政事的一批官吏,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功臣列侯将军军吏。与“文官”相对应的“武官”一词较早见于《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25](P728)然笔者认为此处标点有误,“武官”之“官”字应以断后为宜。因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注引《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所言《汉书·百官表》即《百官公卿表》,此处“官”字后属。另,《汉官仪》载:“谒者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26](P132)则解“武”为“武事”。将“武”作“武事”解的还可见诸下列史料:
    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录之,故曰仆射。[11](P3578)
    仆射,秦官。仆,主也。古者重武,故官曹之长,主领其属而习于射事也。[27](P261)
    谢灵运《晋书》曰:古者重武事,贵射御,取其捷御如仆,各置一人,尚书六人,谓之八坐。参摄百揆,出纳王命,古元凯之任也。[28](P1010)
    对比斟酌,我们觉得“官”字后属,将“武”理解为“武事”更契合秦时的实态,于义为长。也就是说,由于古代重武事,官曹长官常领其属习射御之术,故名其为“仆射”。
    因此,西汉时“文官”、“武官”之称都十分罕见,直到东汉其使用才见增多。①而且将“文官”与“武官”对称的叙述也见于记载。分析史料我们发现,史书中能看出具体所指的文官与武官一般是指中央职官。
    立春之日,遣使者赐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匹,九卿十五匹;武官太尉、大将军各六十匹,执金吾、诸校尉各三十匹。武官倍于文官。[26](P181)
    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因赐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缣各有差。[11](P3182)
    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注引应劭曰:“天有羽林大将军之星。林,喻若林木之盛。羽,羽翼鸷击之意。故以名武官焉。”)[25](P260)
    (崔)烈怒,举杖击之。(崔)钧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鹖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挝而走,孝乎?”(注曰:“以其武官,故骂为卒。”)[15](P1731-1732)
    苍上疏让曰:“……今方域宴然,要荒无警,将遵上德无为之时也。文官犹宜并省,武官尤不宜建。昔虞舜克谐,君象有鼻,不及以政,诚不忍扬其恶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自汉以来,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唯陛下远遵旧典,终畜养之恩。不胜至愿,愿上骠骑将军印绶。”[29](P157)
    前三条史料明确指出,中央官中太傅、司徒、司空、九卿是文官,太尉、大将军、执金吾、诸校尉是武官。第四条史料以羽林为称的武官应指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第五条史料以虎贲中郎将为武官。第六条史料称骠骑将军为武官。则在皇宫和京城地区负责守卫的禁卫军官是武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余负责行政事务的公卿类官职是文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官、武官明确指称地方职官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从一些记载中推知。
    《居延新简》之《破城子探方五一》:太守府书塞吏武官吏皆为短衣,去足一尺,告尉谓第四守候长忠等如府书方察不变更者。E.P.T51:79[30](P177)
    璅弩车前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黄绶,武官伍伯,文官辟车。[11](P3651)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注引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24](P388)
    武帝建元二年省(太尉)。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注引应劭曰:“司马,主武也,诸武官亦以为号。”)[25](P725)
    史料一是太守发给下属的边塞官吏的文书,则此武官应属地方官。史料二钱大昕的考异谓:“黄绶,武官伍伯,文官辟车。谓黄绶武官导从用伍伯,文官导从用辟车也。汉制,四百石至二百石皆黄绶。”[31](P347)也就是说,四百石至二百石的官职所佩戴的是黄绶,其中武官以伍伯为导从,文官以辟车为导从。则此四百石至二百石的黄绶武官也可能包括地方官职。后两条史料是东汉应劭的解释,认为“尉”、“司马”是武官的称号。那么除了中央以校尉、都尉为名的一些官职外,地方郡县及王国中也有都尉及中尉等以“尉”为名的官职。张金龙就指出,地方的郡守、国相、县令长等为文官,郡都尉、国中尉、属国都尉为武官。[20](P9)而汉代以校尉、都尉、司马为名的还有军事行动中的统帅,即上文所谓的“军吏”,则他们也属于广义上的武官。综言之,东汉广义上的文官和武官以行政事务和军事事务为区分标准,包括中央、地方以及军队中的各级官职,但文官与武官主要还是用来区分中央职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