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冠,侍臣加貂蝉,余军校武职、黄门、散骑、太子中庶子、二率、朝散、都尉,皆冠之。唯武骑虎贲服文衣,插雉尾于武冠上。[36](P341) (张欣泰)还复为直閤,步兵校尉,领羽林监……(世祖)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36](P882) 初为左千牛备身……左迁卢龙府果毅……待价自武职起,居选部,为当时所嗤,无藻鉴之才。[21](P2671)(左千牛备身,应属卫官) (崔)圆以钤谋射策甲科,授执戟。自负文艺,获武职,颇不得意。[21](P3279)(正九品下阶有诸卫左右执戟,从九品下阶有诸率府左右执戟) 例中张欣泰所不乐为的直閤、步兵校尉,韦待价的起家官左千牛备身,以及崔圆所获的执戟,都是在中央承担禁卫职责的军官。此外,东汉还偶有称领兵镇守地方的官职为武职者。“案(护匈奴中郎将)奂为汉吏,身当武职。驻军二年,不能平寇,虚欲修文戢戈,招降犷敌,诞辞空说,僭而无征。”[15](P2151)护匈奴中郎将一职统率军队驻守地方,负责处理与匈奴有关的事务,在此称为武职。 此外,唐代还有文臣与武臣的对称。“文臣三品以上座太子南,少退;武臣三品以上于讲榻西南;执读座于前楹,北向。”[35](《礼乐志四》,P355)但“文臣”一词在唐前都罕有使用,直至两《唐书》中才比较多见。与此相对的“武臣”一词却出现得很早,先秦史料就有记载: 固其武臣,宣用其力。[37](P615) 君子听钟声思武臣……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24](P1225) 则先秦时“武臣”与“将帅”的含义似乎并不相同,但魏晋南北朝时的“武臣”一词已主要用来指军事行动中的统帅,已见上文的分析。 3.文吏与武吏 除“文官”、“武官”之对称外,汉代还有“文吏”与“武吏”的对称。 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25](P3673) 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乡吏因公生奸,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显明其罚。[15](P227)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15](P2470) 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当文武吏对称使用时,主要指地方郡县长官下属的基层吏员集团,而基本不涉及中央职官。有关文武吏所指的具体职位,在已有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文武吏大致的职责分工则可以看到。《汉书·何并传》里有比较清晰的一个区分:“(任颍川太守时)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25](P3268)则文吏强调其通晓文法的能力,主要职责是处理文书;而武吏则看重其勇猛的特性,主要任务是追捕犯人。沈钦韩《左传补注》对文武吏的职能及所对应的官职也有一简要概括:“文吏者,习文法之事,若功曹五官掾史等。武吏者,劾捕之事,若督盗贼游击等。”[38](P714)这里列举了几种职位用以区分文武吏。如果就“督盗贼游击”来看,则郡府的门下督盗贼、门下贼曹及列曹之贼曹,县府的门下游徼、门下贼曹以及列曹之贼曹,乡游徼、亭长等职均可视作武吏。②东汉虞延“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15](P1150)也可看出身为武吏之亭长的具体职掌。谢承《后汉书》载:“伍孚字德瑜,少有大节,为郡门下书佐。其本邑长有罪,太守使孚出教,敕曹下督邮收之。”[16](P175)这则史料中,郡门下书佐与督邮的分工与上述文武吏之分工类似,因此也可推断门下书佐应属文吏,而督邮应属武吏。 此外,根据阎步克的研究,“文吏”之称,在汉代有两重含义,它既与“武吏”对称,也经常出现在与儒生相对的场合。因此“文吏”之“文”不仅仅与“武”相对,而且也与儒生所长之“经术”、“家法”相对,特指所谓“文史法律”。他还指出,较之文吏、武吏之别,儒生与文吏之别在汉代引发了更多的政治文化纠葛。[39](P14-15,17)文吏与儒生之别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这里想说的是,当文吏与儒生对称时,其间区分基本与行政职位无关,而侧重强调两个人群所掌握知识的不同,即儒生长于经术,而文吏长于法律。从史料记载看,两汉的“文吏”不管与“儒生”相对,或是与“武吏”对称,都主要指精通法律文书的职业官僚群体。 魏晋南北朝的“文吏”一词依旧用以泛指精通法律文书的官僚群体,与儒生相区别。 (徐)邈与(豫章太守范)宁书曰:“……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14](P2357) 爟烽未息,役赋兼劳,文吏奸贪,妄动科格。[40](P95) 钦道本文法吏,不甚谙识古今,凡有疑事,必询于子默。二人幸于两宫,虽诸王贵臣莫不敬惮。[33](P460) 六官初建,授左遂伯。出为陇州刺史。保定初,迁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17](P440) 不过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文吏所指的官僚群体还常被描述成具有不娴武事的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