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托尼著作的中文译本情况:《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赵月瑟、夏镇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近代工业社会的病理》(R.H.Tawney,The Acquisitive Society,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1920),吴之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社会主义之教育政策》(笔者尚未见此书英文版,疑为托尼为英国独立工党宣传社会主义的丛书所写的小册子,即R.H.Tawney,Education.The Socialist Policy,Independent Labour Party,1924),叶启芳译(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版)、《中国之农业与工业》(R.H.Tawney:Land and Labour in China,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32),何振誉编译(南京:正中书局1937年版)。吴之椿和何振誉的译本都没有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书名。我在这里使用的是英文本,也未采纳他们意译的书名。近几十年,托尼在国内学界一直备受冷落,《宗教》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可能只是韦伯热的一个副产品。译者在“译后记”里说,托尼这本书“可以说是对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批评、回应和补充”。这应该说是对托尼极其不公正的看法,也是我在这篇小文里,在感谢译者辛勤劳动的同时,试图与他们商榷的问题。 ②在方志彤先生赠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书中有一册托尼的《贪婪的社会》1920年英文版。方先生在扉页上题有《大学》结尾处的话:“聚敛之臣……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③R.H.Tawney,"Preface to 1937 Edition," in idem,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New York:Mentor Books,1954,pp.3-5. ④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22页。为稳妥起见,我主要依靠英文本对托尼进行解读。参见R.H.Tawney,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p.38.中译本边码所标示的英文版页码(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8),与1926年原版是一致的。 ⑤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14页。参见R.H.Tawney,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pp 161-162. ⑥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53页。参见R.H.Tawney,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pp.210-211. ⑦[英]斯密著,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508-511页。 ⑧Harold Laski,The Rise of European Liberalis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36,pp.29-31,178-182.与托尼一样,拉斯基也把斯密看做是“放任”资本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但是拉斯基所疏忽的是,虽然托尼与韦伯都注意到宗教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联系,托尼对资本主义采取的是严厉批评态度。不过拉斯基的确注意到,由于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面认为每个人首先应该关照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对道德的理解与他在《国富论》里对财富和经济关系的阐释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事实上,在《道德情操论》里,斯密对私有财产的捍卫同样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人绝不可以这样看重他自己而不顾其他任何人,以至于为了使他自己获益而去伤害或损害他人,即使他自己所获得的利益远大于他人所遭到的伤害损失。穷人绝不可以诈骗或窃盗富人的任何财物,即使取得这财物对穷人有益的程度远大于损失这财物对富人所造成的伤害。”那么富人在攫取财富过程中伤害穷人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联想到“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段话让人觉得富有讽刺意味。见斯密著,谢宗林译:《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⑨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67-173页。参见R.H.Tawney,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pp.227-235. ⑩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63页。参见R.H.Tawney,Religion and the Rise Capitalism,p.224。 (11)斯密:《国富论》,第275、289-299页。 (12)Ross Terrill,R.H.Tawney and His Times:Socialism as Fellowship,London:Andre Deutsch,1973,pp.199-200; David Ormrod,"R.H.Tawney and the Origins of Capitalism," History Workshop 18(Autumn 1984),pp.138-15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