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④John F.Coverdale,Italian Intervention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Princeton, 1975,pp.74,87;Hugh Thomas,The Spanish Civil War.New York,1977,pp.363-364. ⑤参见拙文《论“不干涉”政策的创始者及其动机》(《绥靖政策研究》,第130-155 页)。 ⑥DBFP,2,ⅩⅦ,no.103,p.110. ⑦Thomas Jones,A Diary with Letters 1935-1950.London,1954,p.231. ⑧DBFP,2,ⅩⅦ,no.84,p.91. ⑨这是一位在内战期间驻西班牙的新闻记者亨利·巴克利的观察。参见Douglas Littl e,Malevolent Neutrality.Ithaca and London,1985,p.226。 ⑩East of Malta,West of Suez.p.39.正在英国不顾意大利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仍然准备恢复对意友好关系时,传来了齐 亚诺在10月访问德国的消息,这使英国感到不安。德国与意大利在争夺奥地利的问题上 本来有很大矛盾,但自意埃战争发生后,德意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渐接近。德国没有参 加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制裁,而且在制裁实施后,增加了对意大利的战略物资、特别是 煤炭的供应。1935年,意大利自德国进口的煤炭占进口总量的51.1%,1936年增至63.9% ③。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英、法迟迟不予承认,而德国则早在1936年6月下旬就 把准备承认的意图通知了罗马。意大利对德国的上述措施感到满意,再加上自身在侵埃 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兵力、财力,只得把奥地利放弃给德国。1936年7月11日,德奥协 定签字,当天墨索里尼召见德国驻意大使冯·哈塞尔,表示支持,并说这个协定最终消 除了在德意关系的道路上存在的最后的也是惟一的障碍。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后,未 能取得速胜,越陷越深,不得不更加依靠德国。于是,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齐亚诺于 10月21-25日访问德国。 10月24日,希特勒与齐亚诺会谈,主要内容有:(一)划分势力范围,希特勒表示“地 中海是意大利的海”,德国则在“东方和波罗的海有行动自由”。(二)德、意共同反对 布尔什维主义,并以反对布尔什维主义为策略,把其他国家团结在德、意周围。(三)反 击英国的“包围”。齐亚诺把两份意大利窃自英国驻外使馆的英方文文件交给了希特勒 ,借以挑起希特勒对英国的敌意。这两份文件,一份是艾登写的《德国的危险》,另一 份是英国驻柏林大使菲普斯致英国外交部的电报,在电报中称德国政府是冒险家。希特 勒阅后说,“按照英国的看法,今天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由冒险家领导的,即德国和意 大利。但英国在建立帝国的时候也是由冒险家领导的。今天统治英国的只是些不称职的 人罢了”,表示了对当时英国执政者的蔑视。(四)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摧毁共和政府 ④。1936年10月24日,德国宣布承认意大利的埃塞俄比亚帝国。11月18日,德国和意大 利承认了佛朗哥政府。 注释: ③Elizabeth Wiskemann,The Rome-Berlin Axis.London,1966,p.76. ④Malcolm Muggeridge (ed.),Ciano’s Diplomatic Papers.London,1948,pp.56-58 ;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474-47 7页。自1933年起,意大利就窃取英、法驻意使馆的文件。墨索里尼受齐亚诺访问成功的鼓舞,11月1日在米兰宣称:柏林会谈使意德两国在一些 特定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 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后来常说的轴 心国一词,即来源于此。同时,墨索里尼谈到了地中海的形势,说意大利是“地中海的 一个岛”。如果对大不列颠来说,地中海是“一条通道,是许多通道中的一条,更确切 地说是一条大英帝国能够迅速达到其海外领土的捷径。”那么,对意大利来说,地中海 则是“生命”。讲到这里,他向英国发出了谈判的呼吁,表示意大利不想“威胁那条通 道,不想截断它;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我们的权利和切身利益受到尊重。”如果想避免 英意两国之间的冲突,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承认相互利益的基础上达成真诚 、迅速和彻底的协定”①。墨索里尼为什么在示威性地炫耀他与德国新结成的“轴心” 的同时,又向英国伸出谈判之手呢?这是他精心运用的一种策略,即一方面借德国以自 重,以便从英、法方面取得更多的让步;另一方面又打算同英国缔结一个协定,提高自 己的身价,反转过来增加自己对德国的影响。 针对墨索里尼的讲话,艾登于11月5日在下院说:“对于我们,地中海不是一条捷径, 而是一条主要的干线……我们并不反对墨索里尼先生所说对意大利而言‘地中海是它的 生命线’,但我们申明,在这些水域的自由通航,对英联邦各国而言也完全具有重要的 利害关系。……我们注意到而且欢迎墨索里尼先生做出的这一保证:意大利不想威胁它 ,也不想截断它。我们也不打算这样作。”最后艾登表示,“在这样的条件下,两国都 有可能继续维护各自在地中海的利益,不仅不相互冲突,甚至还可互利。”②艾登虽然 不信任墨索里尼的承诺,认为同他打交道应当谨慎行事,但这不等于无所作为。出于策 略上的考虑,他主张对墨索里尼的呼吁,给以“及早的、慎重的但并非不大度的回应” ,以有助于在地中海区域实行缓和,避免意大利对英国造成伤害,同时加紧重整军备③ 。艾登终于同意谈判,也是英国军方和内阁中重要成员施加压力的结果。“多数政府成 员以及三军参谋长认为我们必须把意大利从那些我们可能不得不认真对付的国家的名单 上勾掉”④。枢密院长哈里法克斯于1936年11月3日在上院的演说讲得特别清楚。他说 ,争论英意两国谁在地中海的利益更重要,是无益的。过去的历史证明:两国的利益不 是背道而驰的,而是互补的。对两国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和平的利益”⑤。 1937年1月2日,“联合王国和意大利关于地中海西部维持现状的宣言”在罗马签字, “宣言”声称:“承认地中海上进出口和过境的自由对英帝国各部分和意大利都具有至 关重要的利益并且这种利益绝非互不调和的”,两国政府“无意变更……地中海区域内 关于国家领土主权方面的现状”。在1936年12月31日的换文中,英国驻意大使德拉蒙德 在致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的照会中表示:“英王陛下政府认为就意大利而言,西班牙 目前领土的完整应在一切情况下继续维持原状并不予变更。”齐亚诺在复照中予以确认 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