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Ciano’s Diplomatic Papers,p.146. ②Ciano’s Diary 1937-1938,p.90. ③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3 0-131页。 ④The Life of Neville Chamberlain,p.342. ⑤《国际条约集(1939-1944)》,第175-191页。此协定又称“复活节协定”。1938 年5月16日珀思呈哈里法克斯的报告,对协定内容有详细的说明。见DBFP,2,ⅩⅨ,no .662,pp.1084-1124。1938年5月12日,哈里法克斯在国联行政院提出建议:每个会员国可以自由决定自己是 否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主权。会议主席没有采取通过正式决议的办法,而是说辩 论表明大多数认为每个国联会员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按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针自由行事 ①。英国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扫除了会员国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主权的障碍,给意 大利的侵略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英意的谈判过程中,意大利为了离间英法关系,坚决不让法国 参加,而这也正是英国的打算。艾登辞职后,在英意谈判加速进行时,法国外交部长德 尔博斯训令法国驻英大使,要从英国新任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那里了解谈判的细节,并 对英国事先未同法国协商表示不满。1938年2月25日,哈里法克斯训令英国驻法大使菲 普斯向德尔博斯提示,既然进行谈判的是英国政府,它必须是谈判进程和策略的惟一裁 决者;既然讨论主要涉及英意两国的问题,英国就不能同法国政府讨论谈判的细节。哈 里法克斯只答应就影响英法共同利益的问题,如西班牙、地中海和法律上承认意大利对 埃塞俄比亚的主权,同巴黎保持接触②。这件事充分暴露了英国的自私和短见:为了和 意大利达成交易,不惜把盟友法国抛到一边,实际上是在法西斯集团的面前孤立了自己 。 协定签字后,张伯伦非常得意,在5月2日下院辩论时说:“这个协定的签订已经彻底 地影响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信任和猜疑的阴影已被驱除。”他甚至认为,这个协 定对意英两国而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③。但是实际结果如何呢?6、7两月, 意大利又向西班牙派去6000名军队。意大利还加强了对西班牙共和政府城市的轰炸和对 船只的袭击。从1938年4月中到6月中,在同西班牙共和政府进行贸易的140艘英国商船 中,有22艘受到攻击,其中一半或沉没或严重受损。21名英国海员和7名不干涉委员会 的观察员丧生④。墨索里尼看到英国软弱可欺,故敢于公然违反协定蛮干。他对齐亚诺 说:“我们丝毫不改变我们对佛朗哥的政策。至于同伦敦的协定,随便它什么时候生效 好了,如果有一天它确能生效的话。”⑤6月3日,齐亚诺召见珀思,要求协定生效,理 由是意大利方面已经彻底地履行了它的诺言。这时,英国舆论对意大利的暴行十分愤怒 ,甚至原来倾向政府、支持英意协定的一些报刊也改变了态度。6月6日《每日邮报》写 道:“终止不加选择的空中轰炸的暴行,对所有文明国家肯定都是有利的。”就连《泰 晤士报》6月10日也承认:“舆论对这种日益加剧的滥用空军威力十分忧虑”⑥。在这 种情况下,珀思奉哈里法克斯之命于6月20日拜会齐亚诺,向他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说 明由于对城镇和船只的轰炸,形势已经明显恶化,英国公众认为意大利空军至少应负部 分责任。随后,珀思就解决西班牙问题提出了三点供意大利选择的建议:各方按比例撤 军;意大利单方面撤军;西班牙交战双方停火⑦。7月2日,齐亚诺把一份墨索里尼写的 备忘录交给珀思,表示停火是不可能接受的,“除非赤色分子无条件投降”。意大利单 方面撤退志愿人员也是不能接受的。剩余的最后一种办法,则将拖延时间,损害英意协 定的道义影响,但这不是由于意大利方面的原因。谈话最严厉的内容就是墨索里尼让齐 亚诺告诉珀思,“他(指墨索里尼)保留恢复彻底的自由行动的权利”,例如停止从利比 亚撤军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