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英国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齐世荣 参加讨论


    就在艾登辞职后不久,张伯伦急于同意大利开始谈判时,德国于1938年3月13日进军维 也纳,吞并了奥地利。出兵前,希特勒分析了国际形势,认定有关列强不会干涉。1938 年2月12日,他对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咆哮说:“片刻也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使 我放弃我的决定。意大利?我同墨索里尼是意见一致的,最亲密的友谊联系把我同意大 利结合在一起。英国?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动指头。……不,你不能期望从英国那里 得到任何帮助。那么法国呢?三年以前我们只用几营人进军莱茵兰时,那是我最冒险的 时刻。……但现在对法国来说太晚了。”⑦
    注释:
    ②John Harvey (ed.),The Diplomatic Diaries of Oliver Harvey 1937-1940.NewYork,1970,p.63.
    ③R.A.C.Parker,Chamberlain and Appeasement.London,1993,p.95.
    ④Anthony Eden at the Foreign Office 1931-1938,p.289.
    ⑤DBFP,2,ⅩⅨ,no.433,p.742;The Life of Neville Chamberlain,p.324.
    ⑥DBFP,2,ⅩⅨ,no.418,p.723.
    ⑦Keith Eubank (ed.),The Road to World War Ⅱ,A Documentary History.New Yor k,1973,p.92.欧洲发生的这一重要事件,对意大利,对英国,对英意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意 大利而言,自它在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干涉西班牙的战争中大大削弱以后,再也无力与德 国争夺奥地利,只得吞下这颗苦果。1937年11月6日,墨索里尼对里宾特洛甫说:“就 种族、语言和文化而言,奥地利都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奥地利问题不应看作一个影响意 大利和德国的问题。……我为奥地利的独立‘站岗’感到厌烦了。”①墨索里尼从德国 吞并奥地利这一事件中,看到了德国的强硬,也看到了英、法的软弱,此后更靠拢德国 。但他不甘心只当德国的一个驯服的侍从,他要再一次打英国牌,反过来提高自己在德 国心目中的地位。此外,德国吞并奥地利在意大利民众中是不得人心的,意大利政府收 到了一大堆匿名的抗议信件②。墨索里尼为了挽回面子,也需要在对英谈判中获得成功 。就英国而言,这是意料中的事。1937年11月19日哈里法克斯(时任枢密院长)会见希特 勒时,已经表示:“所有一切其他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 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英国所关心 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经过和平演变来实现,以便避免可以引起进一步震荡的手段”③。 但令张伯伦失望的是:在英国还未来得及利用奥地利作为筹码,就“欧洲秩序的变更” 同德国谈妥条件以前,希特勒竟先行下手吞并了奥地利,而且用的是武力手段。张伯伦 在德军进入维也纳的当天写给他妹妹的信中,发泄了他的恼怒心情:“想起来是很可悲 的,如果我在写信给墨索里尼时(按指1937年7月27日他致墨索里尼的信,前已述及-- 笔者),在外交部的是哈里法克斯而不是安东尼,这件事就很可能被阻止了。”张伯伦 对于绥靖政策的追求,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以为更换一个外交大臣就能解决问题。他 想不通,为什么他每一次对法西斯国家的让步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不懂得,他的让 步越大,对方就越是得寸进尺。这次,他在德国那里又一次受到挫折后,更想同意大利 快点谈判了。在上述的信中,他写道:“目前我们必须放弃同德国的谈判。……我们必 须静悄悄地并不断地进行我们与意大利的对话。”④张伯伦在奥地利问题上丢了分,为 了在政治上挽回声誉,同意大利的谈判急需获得成功,以证明他的绥靖政策并未失败。
    1938年4月16日,英意协定在罗马签字,共包括一个议定书、8个附件和一些互换的照 会⑤。最重要的内容是:意大利政府保证实行外国志愿人员按比例从西班牙撤退的办法 ,如果在西班牙内战终止时,此项撤退尚未完毕,则全体剩留的意大利志愿人员将立即 离开西班牙领土。意大利还保证对西班牙本土或其海外属地没有领土或政治企图,亦不 追求任何经济特权。英国政府认为西班牙问题解决后,英国即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 的主权,届时协定将予生效。目前英国愿在国际联盟采取步骤,扫除会员国承认意大利 对埃塞俄比亚主权的障碍。由于工党、自由党以及保守党内部有相当部分议员反对签订 英意协定,还由于张伯伦政府虽然不怕佛朗哥获胜(毋宁说欢迎他获胜),但害怕意军盘 据西班牙不肯撤退,所以英国坚持以西班牙问题的解决作为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主 权的先决条件。此外,英意双方这时都对西班牙内战的形势做了错误估计,以为佛朗哥 方面很快就会获胜,故对协定的生效时间未作过多的考虑。其他内容还有:意大利允诺 减少在利比亚的驻军,每星期召回1000人,直到意军降到平时兵力为止;英意双方不做 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宣传,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