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刘健详细追溯了古代西亚国家的发展历程,认为阿卡德王国已初步建立了专制王权和官僚体系,到古巴比伦王国,专制王权和官僚体系已经成熟。见徐建新等著:《世界历史》(第9册),《古代国家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64页。 (30)如库克注意到的,公元前480年远征希腊的军队统帅中,有一半以上是国王的直系血亲(包括那些以婚姻联系在一起的),波斯帝国正在变成一个阿契美尼族的帝国。见J. M. Cook, "The Rise of the Achaemenid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ir Empire", in Ilya Gershevitch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280。 (31)典型例子出自波斯帝国后期,如宦官巴戈亚斯和太后帕吕萨提斯。前者操纵了3个国王的废立,后者为了给自己宠爱的儿子小居鲁士复仇,曾毒死王后,处死库那克萨战役的功臣。见[古希腊]普鲁塔克著,席代岳译:《希腊罗马名人传》,第1845—1872页。那里把“阿塔薛西斯”翻译成了“阿塔泽尔西兹”。 (32)John Boardman et al.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4, pp. 79-80. (33)中国学者中,金寿福首次使用这一概念,并指出国王在不同行宫的居住既与气候变化有关,更通过盛大的礼物交换仪式表达君臣之间以及宗主与附属地区之间的友好关系。见黄洋、赵立行、金寿福:《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188页。 (34)最为典型的例证当然发生在波斯帝国末期,公元前5到前4世纪波斯总督的不断暴动,是国王与贵族关系紧张最为极端、也是最为明显的表现。 (35)[古希腊]色诺芬著,沈默译笺:《居鲁士的教育》,第466—467页。 (36)[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36页。 (37)[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上册),第227、247页。 (38)他明确提到的有巴克特里亚总督达达尔希什和阿拉霍西亚总督维瓦纳。见李铁匠:《古代伊朗史料选辑》,第43、44页,并请见Ilya Gershevitch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2, p. 268。 (39)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 351. (40)自公元前479年到公元前4世纪初约100年中,赫勒斯滂的弗里吉亚先后更换了3个总督,但都属于阿尔塔巴努斯及其后代。公元前334年在格拉尼科斯河统兵抵抗亚历山大的总督,如阿萨米斯、罗米色瑞斯、帕提尼斯、尼法提斯、斯皮色瑞达提斯和阿西提斯等,也都是波斯人。见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 339; [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亚历山大远征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8页。 (41)关于希斯提埃伊欧斯,见[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下册),第395—396页。戴马拉托斯似乎在大流士立薛西斯为王储时提出过参考意见,但希罗多德随后就说,“我以为即使没有这个建议,克谢尔克谢斯(即薛西斯)仍会成为国王,因为阿托撒握有绝对的权力。”见同前书第463—464页。地米斯托克利情况比较特殊。据说国王阿塔薛西斯得到地米斯托克利之后非常高兴,以至于夜间睡觉时三次喊出“我得到了雅典人地米斯托克利”,但普鲁塔克的行文表明,国王仅仅是在希腊问题上需要他的帮助。一段时间里,由于国王顾不上希腊事务,就让地米斯托克利赋闲。见[古希腊]普鲁塔克著,黄宏煦等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67页。 (42)[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上册),第249—251页。 (43)[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下册),第469—477、489—490、652—653页。 (44)[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01页。 (45)Diodorus Siculus, Library of History, IV. 12. 3-4, trans. by C. H. Oldfather,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379-383. (46)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 339. (47)关于总督大叛乱,见[美]奥姆斯特德著,李铁匠译:《波斯帝国史》,第495—511页。 (48)Amelie Kuhrt, The Ancient Near East, Vol. 2, p. 676; 奥姆斯特德的《波斯帝国史》第508—509页提到,瓦解总督大叛乱的,可能正是该家族的阿塔巴佐斯。 (49)[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下册),第357页。 (50)关于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外交往还,见D. M. Lewis, Sparta and Persia, Leiden: E. J. Brill, 1977, chs. 4-5; John Boardman et al.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6, chs. 4, 6 and 7。 (51)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 340. (52)[古希腊]色诺芬著,沈默译笺:《居鲁士的教育》,第466—467页。译文有改动。 (53)[古希腊]色诺芬著,沈默译笺:《居鲁士的教育》,第422—423页。 (54)Simon Hornblower, Mausolu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2, pp. 149-150; 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 344. (55)[古希腊]色诺芬著,沈默译笺:《居鲁士的教育》,第468—469页。 (56)[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长征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2、20—22页。 (57)如米底总督阿尔塔瓦希尔、帕提亚总督叙斯塔斯佩斯(大流士的父亲)、阿拉霍西亚总督维瓦那等。见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83—187页。 (58)[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上册),第250页。 (59)Ilya Gershevitch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2, p. 268; 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 345. (60)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pp. 324-338. (61)[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上册),第250—251页。 (62)[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长征记》,第2、4页。 (63)如达塔麦斯被自己的儿子检举,见[古罗马]奈波斯著,刘君玲等译:《外族名将传》,第135—137页。 (64)Simon Hornblower, Mausolus, pp. 146-147. (65)[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长征记》,第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