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首次使用“Yona”表示他治下和他所知道的希腊人。在第2号岩刻诏令(Rock Edicts)中,他提到自己给边境之外的希腊人国王(Yonaraja)安条克(Amtiyoka,Antiochos)及其相邻国王所统治的地区送去了草药。在第5号诏令中,他提到在即位后的第13年,他委任宣教官员(Dhamma Mahamatras)到包括Yona人在内的西部边远地区传播佛法。在13号岩刻诏令中,他明确列举了其用“达摩”(佛法)所“征服”的远在600 yojanas(21)之外的5位希腊人国王(Yonaraja):Amtiyoko,Uramaye,Amtikini,Maka,Alikasudaro。据考证,他们就是与他同时代的塞琉古王国的安条克二世(Antiochos Ⅱ,前261-前246)、埃及的托勒密二世(Ptolemy Ⅱ,前285-前247)、马其顿的安提柯·贡那特(Antigonos Gonatos,前278-前239)、昔列尼(Cyrene)的马伽斯(Magas,前300-前258)、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Ⅱ,前272-前258)。他还特别提到,“除了希腊人之外,婆罗门和禁欲主义者无所不在,没有一个地区的人民不服膺于一个或另一个宗教”。(22)可见,阿育王对当时西亚、东地中海地区希腊化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同时代的当政者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境内希腊人的宗教信仰也是熟悉的,知道他们尚未皈依印度的宗教,因此有必要向他们宣扬佛法,表明自己的心愿和理想。所以,他的诏令有的是用纯粹的希腊语,有的则是用阿拉米亚字母拼写的印度语和希腊语书写而成。1963年和1967年,两个有希腊语的石刻诏令在阿富汗的坎大哈老城被发现。(23)这不仅证实了希腊人在孔雀帝国境内的存在,而且证明这些希腊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由于迄今发现的阿育王希腊语都在阿富汗,可以断定在当时的印度西北部,准确一点说是当时孔雀帝国的西部边远地区,即今日阿富汗东部地区,肯定有一批希腊人仍然在此居留。他们可能是以前的移民者,从事商业、手工业或农业等,而且可能是集中居住。坎大哈老城的所在地当时可能有一个希腊人社区。希腊人中应该不乏文人学者。因为阿育王要把这些佛教说教(尽管很简单,没有涉及佛教的深奥哲理)译成标准典雅的希腊语,必须首先找到通晓两种语言的译者,这样的人才恐怕只能从希腊人中寻找。坎大哈双语诏令用希腊语中具有虔诚、虔敬(Piety)之意的“ευσβεια”(eusebeia)一词来表示佛法“Dhamma”就非常传神。阿育王所希望的“虔诚”包括不杀生、节制、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在将来生活得更加幸福。(24)这样的说教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希腊人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他特别提到派人到东地中海的希腊化王国去传教,实际上也有向他治下的希腊人主动示好之意,希望他们通过皈依佛教在印度有一种回归家园之感。可以想象,这些在印度的希腊人中一定有一些新的移民来自这些希腊化国家。遗憾的是,阿育王在西亚、地中海传教的效果如何,印度当地的希腊人是否接受了他的劝谕,都缺乏明确记载。或许这只是阿育王本人的美好理想而已。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和印度之外的希腊化世界仍然保持着密切关系,两地希腊人的接触和文化上的流通并未中断。(2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阿育王的诏令使用的“Yona”包括远到地中海的所有希腊人,而非仅限于印度的希腊人。Yona范围的扩大,意味着印度人对希腊人的认识在扩大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