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特里亚-印度-希腊人国王的世系顺序以及相互关系主要依靠他们发行的钱币来确定。根据波比拉赫奇的权威意见,在巴克特里亚-印度-希腊人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位同名的德米特里。其在位年代分别是约公元前200-前190年、公元前175-前170年、公元前100年。(56)第三个由于是在米南德之后,可忽略不计,前两位都有可能是征服印度的人选。但从钱币上看,作为欧泰德姆斯(约前230-前200)之子的德米特里一世应该是征服印度的第一人,因为他是巴克特里亚-印度-希腊人中第一个发行头戴象头皮盔型钱币的国王。(57)这种图像只在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18年以亚历山大名义发行的钱币上出现过。(58)德米特里一世如此而为,显然是自比亚历山大第二。他的统治范围似未超出印度西北部之外。他在阿拉科西亚(Arachosia,今阿富汗境内)建立了一座以他命名的城市Demetrias。(59)在印度河口的Patalene地区,有一座名为Demetrias的希腊人城市,可能也由他所建,说明他的征服是沿着当年亚历山大的路线展开。(60) 米南德是自德米特里之后大约30个印度-希腊人国王中最著名的一位,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世纪中期,约公元前155-前130年之间。他到底属于巴克特里亚狄奥多托斯(Diodotus)家族还是欧泰德姆斯家族,仍有争论。但他很可能不是来自巴克特里亚的国王,而是出生于印度本土希腊人城市“阿荔散”(Alasanda)的王族后裔抑或平民。(61)他的王国以舍竭(Sagala,亦译“沙竭”(62))为都城,全盛时统治了整个印度西北部。他崇尚佛法,“以正法治国”,是唯一在佛教经典中留下名字的印度-希腊人国王。而当时以华氏城为都的巽加王朝则支持婆罗门教,迫害佛教徒。巽加王朝同时向旁遮普地区扩张,这就与米南德王国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峙之势。因此,米南德王国与巽加王朝发生冲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印度-希腊人本来就是外来征服者,富庶的恒河下游应该是他们站稳脚跟后觊觎的目标。米南德东侵的可能性要大于德米特里。此外,二者的征服目标和统治环境有所不同。其一,德米特里是在希腊军队撤出一百多年之后重新入主印度西北部,他首先要恢复过去亚历山大的遗产,在印度西北部建立和巩固希腊人的统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深入印度中部。其二,他是巴克特里亚-印度的希腊人国王。北面的游牧民族,西邻的帕提亚人,以及境内的被征服民族,特别是希腊人内部的王位与权力之争,都是他要面对的潜在威胁。这些内忧外患无疑分散了德米特里的精力,使得他不可能向印度东部扩张。事实也确实如此,可能就是在他或他的后继者在印度之时,后院起火,一个新的强大的篡位者--欧克拉提德(Eucratides,约前170-前145年)出现在巴克特里亚的政治舞台上。一位“印度人国王”德米特里(63)曾回军征讨,以6万之众将其围困于仅有300名驻防兵的一个据点。他竟然能坚持5个月之久,最后突围脱险,然后征服了印度。(64)但欧克拉提德显然与这次东扩没有关系。他在位之时,印度的犍陀罗和旁遮普地区先后经历了三位印度-希腊人国王的统治,分别是阿波罗多托斯(Apollodotos,前180-前160年)、安提马科斯(Antimachos Ⅱ,前160-前155年)和米南德。他不可能越过他们去征服巽加王朝。而且他在印度的时间可能不长,返国后就被儿子弑杀。(65)与巴克特里亚本土的日渐衰微相比,此时印度的米南德王国却进入了强盛时期。他的都城是如此繁荣富足,(66)足以证明他的国力强大,他不仅有可能,也有条件,更有必要南下扩大和巩固德米特里以前的征服成果,东征以建立超过亚历山大的伟业。公元1世纪的印度西南部沿海地区仍然流通着米南德的钱币,(67)这或可证明米南德曾对此地的统治,至少说明他的影响在此地的深入。他若东进,也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他有可能和佛教联盟,师出有名。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巽加王朝。(68)其次,军力雄厚,步、骑、车、象兵皆有。(69)他本人热衷征战,戎马一生,最后死于军营。(70)其三,已据有印度河流域,挥师东下恒河平原,犹如高屋建瓴,势不可挡。因此,不论从米南德王国的国力,还是从其政治宗教取向和地理位置,米南德侵入恒河流域,远至华氏城都是极为可能的。印度文献中入侵华氏城的Yavanas国王应是米南德,而非德米特里。 三、Yavanas的统治与印度化进程 从所谓的“印度人国王”德米特里开始,Yavanas开始了在印度西北部或部分地区长达近两个世纪之久的统治和居留。对于他们在此地的活动,文献记载仍然极为缺乏,所能依靠的主要是钱币和碑铭资料。 作为一个外来民族,这些Yavanas对印度采取了类似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时期、塞琉古王朝的统治方式,一方面在交通要道、战略要地建立或扩大希腊人的集聚地,作为统治、移民的中心,另一方面对当地部落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设置总督进行管理。这些城市应该数目不少,有据可查的却不多。但它们的分布却大致覆盖了希腊人统治的区域。旁遮普之南、印度河口沿海地区有前面提及的德米特里亚斯(Demetrias)和泰菲拉(Thephila)两座城市,此地还有一个希腊人的中心,可能是港口城市巴利格柴(也译“婆卢羯车”,Barygaza)。(71)《弥兰陀问经》中提到了两个希腊人的城市:高加索的亚历山大里亚("Alasanda")和米南德王国的都城舍竭(Sagala);犍陀罗地区有布色羯逻伐底(Pushkalavati,the "city of lotuses",莲花城,今白沙瓦)、狄奥尼索波利斯(Dionysopolis)。塔克西拉城(Taxila)斯尔卡普(Sirkap)遗址已经被发掘,这是一座根据希腊“希波达玛式”("Hippodamian")的棋盘状样式建造的希腊人城市,也是一个巨大军事要塞,(72)可能做过印度-希腊人国王阿伽托克勒斯(Agathocles,约前190-前180)的都城。在希达斯皮斯河(Hydaspes)以东的米南德王国,有名的城市除舍竭外,还有布西发拉(Bacephala)、伊奥穆塞(Iomouse)、马土腊(Mathura),在西部,米南德王国仅有戴达拉(Daedala)、萨拉吉萨(Salagissa)两个军事移民地可以认定。在阿拉科西亚,还有一座名为德米特里亚斯的城市。(73)亚历山大时期建立的位于今日坎大哈、加兹尼和喀布尔附近的几座亚历山大里亚城一定还在发挥着希腊人集聚地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