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论贩米赈晋》,《申报》第11册,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版,第582页(光绪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22)《论近日钱银》,《申报》第12册,第481页(光绪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23)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第120页。 (24)李文海、夏明方、朱浒主编:《中国荒政书集成》第8册,第5729页。 (25)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部分银钱比价数据是由推算而得,推算按当时的市价折合。 (26)(27)《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79页;第118页。 (28)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料与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4页,“咸丰十一年(1861)平遥、祁县钱价及利率表”,此处钱价取全年平均值。 (29)(30)黄鉴晖主编:《山西票号史料》下部,“平遥总号致分号信”,第859、860页。 (31)光绪《广灵县补志》卷二《营建》,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32)(33)《曾国荃全集》第1册,第381、217、218页。 (34)张宁:《中国近代货币史论》,第76页。 (35)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第93页。不仅山西,其他不少地区也存在着“短陌”惯例,如天津,“八月间,天津钱市英洋每元可换钱1320文,至上月下旬只换得九六串钱1170文,合之足串仅1124文也”。“九六串”,即钱960文合1000文使用。参见《申报》第9册,第493页(光绪二年十月初七日)。 (36)博尔:《李提摩太之救荒事业与变法思想(1876-1884)》,第23~24页。 (37)“光绪三年十月十八日京报全录”,《申报》第11册,第551页(光绪三年十一月初三日)。 (38)《上曾沅甫抚帅》,转引自郝平:《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第163页。 (39)《曾国荃全集》第1册,第271页。 (40)杨海山:《激人猛醒的“山西米粮歌”》,《文史月刊》2003年第10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