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民国《洪洞县志》卷18,“杂记”,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页。 (42)《解州放赈事宣告示文条》,转引自郝平:《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第91、163页。 (43)《申报》第12册,第115页(光绪四年正月初八日)。 (44)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第115、99页。 (45)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第120页,“当我问到这种无比繁琐的计算法是怎么来的时,有人告诉我82文是如何代表100文的。”这是“短陌”惯例。此外,李提摩太对当时山西的银钱比价有所抱怨,“中国的通货问题看起来简直要毁掉坚实的数学的基础……银子和现金之间的兑换也不合常规:有时,一两白银可兑换1500文制钱,有时只能兑换1000文”。 (46)民国《临县志》卷3,“沿革”,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378页。 (47)民国《临县志》卷17,“著述”,“荒年记附备荒纪要”,第485页。 (48)《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四册(光绪四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176页。“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京报全录”,《申报》第13册,第143页(光绪四年七月十二日)。 (49)因“短陌”的存在(82文合100文),故1400~1500文合实数制钱约1150~1230文。 (50)每石粮四十七八千文大约合银四十四五两。 (51)博尔:《李提摩太之救荒事业与变法思想(1876-1884),第109~110页。 (52)光绪《沁州复续志》卷四《灾异》,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 (53)牛马总价约645两(即66*8+13*9=645,此处牛价按均价9两计算),合制钱1050余串。 (54)《曾国荃全集》第1册,第370页,此处取约数1050文/两。 (55)民国《洪洞县志》卷16,“艺文”,第411页。 (56)民国《临汾县志》卷5,“艺文类”上,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88页。 (57)民国《芮城县志》卷14,“祥异考”,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58)郭春梅:《河东“丁戊奇荒”探研——以河东碑刻为主》,《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2003年,芮城县碑刻《荒旱及瘟疫狼鼠灾伤记》。 (59)“灾区近信”,《申报》第14册,第217页(光绪五年二月十九日)。 (60)博尔:《李提摩太之救荒事业与变法思想(1876-1884)》,第109~11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