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本是国都以外地区的泛称,后指国都以外的居民点,至战国成为地方行政区划,是西周宗族城市国家演变为战国封建领土国家在行政制度上的反映。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把...
“夷夏论”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当明“夷夏之辨”的夷夏政事之争走出政治军事的樊篱而成为一种社会观念并因此而逐渐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之中的时候,它...
中国史部之书,其有益于政治,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者,愚意以为,似可首推《贞观政要》。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后,虽有“人君”、“人臣”、“人子”不知《通鉴》如何如何之论...
明太祖朱元璋自起兵反元,至统一天下的三十余年,非常注重古今史事对现实政治的鉴戒作用,在“以猛治国”的同时,并重教化,大兴文治,在洪武一朝,朱元璋下令编集纂修了大量...
宋朝国史,系指在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诸书基础上修撰而成的本朝纪传体正史。它为宋人私家修史所广泛取材,也是元代据以修纂《宋史》的底本。弄清宋修国史的始末经过,...
狄尔泰认为,近代西方文化正经历一个根本的危机。这个危险表现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最终前提都发生了问题。只有进行比康德更全面的理性批判,即他所谓的“历史理性批判”,才能...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中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这一划时代的变革,将更猛烈地冲击中国的历史学界,无论是史学研究、史学研究的组织管理...
面对中国农民史这样一个大题目,应该讲的问题自然十分多。但由于我们的知识太少,同时更为便于引起讨论计,我们只挑选了四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略予论列。它们是:一、农民史研究...
南宋郑樵在会通思想指导下,完成了一部《通志》,全书包括本纪十八卷,世家三卷,列传一百一十五卷,载记八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二卷,凡二百卷。《通志》实际就是一部通史。...
明朝初期,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倡导下,由儒臣编辑了一系列旨在“鉴戒”、“省览”、“警省”为内容的教科书,他不仅自己从中吸取为政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还运用编书的教化功能...
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王船山,在十七世纪风云变幻和宋明道学严重禁锢的历史条件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和“坐集千古之智”的恢宏气魂,独立思考,“破块启蒙”,留下了许多论...
今文经学于前汉兴盛,于汉末式微,于清代复兴。清代今文经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清代中叶,肇始于乾隆年间的庄存与开创的常州学派,至咸、同之际告一段落。其二是清末光...
明代嘉靖时期,史学在日益显现的社会危机刺激下,以当朝史的研究为重点,以经世振邦为目的,出现新的气象。陈建的《皇明资治通纪》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在当时的史学界中,产生...
《周易》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典籍,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史学。从先秦到清末,历代史学大家都学习、研究《周易》,他们观察历史变动、思考现实斗争的方法,也...
主体,不仅是本体论的范畴和认识论的范畴,同时也是历史观的范畴。从广义上说,主体作为本体论的存在和认识的范畴,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纯观念的精神存在,而是一种有生命的、现...
夏燮,字谦甫,一字季理,别号谢山居士,江上蹇叟。今安徽当涂人。生于1800年,1875年逝世。 他一生写下大量著作。计有二百万字的《明通鉴》100卷、《五服释例》20卷、《述均》1...
东晋史家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史书的一部杰作。刘知几曾说:为纪传则规模班、马,创编年则议拟荀、袁,①把它推举为编年体的样板。当代学者对此书在编撰方面的成就也给予...
郑樵是南宋初期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勤苦攻读,学识渊博,尽毕生精力从事史学研究与著述。他著作很多,其代表作《通志》对我国古代史学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代史学家对...
本文所说的史论,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即史事评论。它往往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提供历史研究以直接...
我国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论及古代史官建置时说:斯则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咸异。①由于史料无征,刘知几略过殷代未提,虽说当时只能如此,却未始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