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是继青铜器之后出现的,又一类极具历史标志性的器物。在我国,铁器最早出现于商代。但那时的铁质器物均是利用陨铁为原料制得的。真正出现人工炼铁的还是在西周时期(虢国墓...
一 秦始皇陵园又出土一件巨型青铜大鼎,有双附耳、三兽足,口沿虽具子母扣,但未见鼎盖 。按形状,是典型的扁球体矮足鼎。其盖作穹窿顶,表面有三个带尾环形钮,只可惜佚失了...
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
在有关秦人的考古发现中,兵器类如戈、矛、剑、戟、殳、镞、铍等时有出土。但作 为防 护兵器的盾,除了在秦陵一号铜车马上发现一例青铜盾外,其他地方再难见其踪迹。虽有文章...
战国秦至统一之秦,瓦当间或有动植物纹样题裁,其美观丰富,前逾 燕齐,后超两汉。对这 份遗产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辞:自然主义,生活写照,栩栩如生,等等。果真秦建筑檐椽“...
...
尽管秦封泥的大规模发现和确认已经过去了五年,却不能说这件事已经成为 历史。就象我们编著《秦封泥集》时感觉与表述的。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公布,秦封泥学术课题将不断深化。...
秦始皇陵兵马陪葬坑出土的陶俑多身着铠甲,已有一部分学者对这些铠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宏观上对这些铠甲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也有个别学者对秦俑铠甲进行了微观上的 研究 ,但...
2002年7月,在凤翔县城东南海家河一处断崖上,考古队的 工作人员发现一座瓮棺葬的残迹 。墓葬深距现地表约40厘米,被晚期灰坑打破。瓮棺葬具为夹砂陶鬲上扣有灰陶盆。陶盆完...
2002年下半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 古队,在凤翔县城东南约13公里的上郭店乡礼包务村三组和八组发现两处秦墓地,并对礼包务村三组的秦墓地进行了考...
1999年至2000年,秦始皇陵考古队对始皇陵园的内城南门和东、西两侧内外城门,以及内外城间东、西司马道两侧的建筑基址等进行了详细地勘探。勘探的结果已发表①。这是始皇陵园...
...
一、玉器研究对于秦文化研究的意义 由于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版图的大一统,而且在短短的15年内制定的一系列封建典章制度为百代所宗,所以史学家对秦的历史文化一向给予...
在中国古代,由于“视死如视生”观念的长期存在,影响到人们死后在另外一世界的居住、生活等要和生前一模一样,又由于祭祀与保卫国家同等重要,因而人死后的一切活动都是非常...
秦汉时期,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基本形成的时期。而服饰礼仪主要是用于别尊卑,分等级, 在阶级社会是非常明显的。自古所谓汉承秦制,其实,秦代是封建礼制草创的时期,并没有完...
一年来共发现各类陪葬坑11座,内外城东门遗址基本探清,对秦陵地宫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陵园内发现的一处特大型陪葬坑,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在三个试掘方内共发现120多...
凤翔黄家庄秦墓地位于凤翔县南大约6公里的雍水河南岸,西至南指挥乡2.5公里,东到三 岔村2公里,凤翔县至虢镇的凤虢公路从它的中部穿过。这里水深地广,黄土堆积深厚,在东周及...
秦始皇帝陵真是一座宝山,不经意中便会出土一批精美文物,让世人惊诧不已,给研究者提出探索的课题。1999年的春天,秦始皇帝陵内外城之间的东南方向,出土了石质铠甲、半裸 俑...
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北约900米的地方出土了青铜仙鹤、天鹅、鸿雁40多件及特殊姿态的陶俑15尊(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23日、2003年1月24日)。这一发现,不仅体现了始皇帝求仙的夙愿...
秦国畜牧业和饲养业历史悠久,且兴旺发达,秦陵地区出土马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本文立足于考古资料,通过分析秦始皇陵园内出土和秦国畜牧业、饲养业发展的一般情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