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雪 上一期的《文化周刊》,《北首岭点亮宝鸡文明史》一文为您介绍了北首岭遗址从发掘到保护和建设的过程。其实,有关北首岭的故事还有好多…… 今天,正是农历八月伊始...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也是华夏先民生活过的地方。宝鸡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从这里算起的—— 北首岭点亮宝鸡文明史 本报记...
本报记者 张琼 考古人员发现青铜卣内有疑似液体 2017年7月5日上午,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古墓考古挖掘工作正在进行中,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28件青铜器全部被提取出来。在传递一件...
本报记者 于虹 石鼓有说不完的故事,它属中国九大国宝之一,也是宝鸡之宝的代表之一。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它顶礼膜拜,其中就有韩愈...
本报记者 祝嘉 逨盉 在灿若繁星的青铜器中,酒器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类。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容庚将青铜器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分为50类,其中酒器24类,占总类近一半。青铜酒器...
本报记者 张琼 时间拨转至唐贞观年间,年逾七旬的书法家欧阳询接到一个活儿,皇帝李世民拿来一篇文章让他书写。欧阳询打开文章一看,这不是一般的文章。 李世民节俭修复麟游九...
编者按: 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宝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酒器的数量占到半数以上,这也说明,饮酒习俗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些种...
本报记者 张琼 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在宝鸡举办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活动,70名学员从全国22个省选拔而来,许多学员在书坛已颇具影响力,导师也是当代顶尖级的书法家、文字理论家。如...
2019年,我市文物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努力使文物工作成为促进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本报记者张琼 宝鸡是一座与文字、书法缘分深厚的城市:民间传说中,有仓颉在岐造字的故事;出土青铜器中,有“宅兹中国”等数量众多的铭文;碑刻中,有九成宫醴泉铭碑等书法名碑……其...
编者按:岁末将至,一大批动画片陆续登场成为影市主角。影片中,那些可爱呆萌的动画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其实,在宝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也有“萌哒哒”的...
五光十色的琉璃宝器、昂首嘶鸣的“沙漠之舟”、异域风格的古币……宝鸡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通往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这里出土了很多丝路文物,它们用无声的语...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吃”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眼下正值小雪时节,古人在冬天里也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能量,那些新鲜、营养又热乎的食物自然受到青...
最近,有幸拜读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任主编,王恒、赵昆雨任副主编的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收录彩色与黑白照片7000余幅,线描图、拓片图400多幅,研究文章23篇...
中国古建筑中的“塔”,是随着佛教在华传播而引入并融合汉民族传统楼阁而形成的独特建筑类型,是中华文明汲取外来文化的产物和成功范例。作为中国十四个王朝建都地的陕西,代表古...
新乡市博物馆藏一尊明代关羽铜造像,体积之庞大、铸造之精美,造型之独特,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少见。造像通高172厘米,宽118厘米,重578千克。关羽头戴包巾,巾带飘垂于双肩。面庞方阔...
源流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铜与锡、铅等的合金。中国早期青铜器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流域,数量很少,器类单一,为中国青铜文明的先声。 夏代,在二里头...
《礼记·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通过各种类型、样式和风格的乐器及音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中国早在青铜时代,音乐文化就已经相当昌盛。中国...
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受到社会空前的关注与重视。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需要继承和发展。 一般认为,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从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铜鼓,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特有的青铜器。铜鼓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侧附耳,遍体纹饰,鼓面立体装饰以青蛙最为常见。 2015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铜鼓专项调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