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治元年开始,摄政王多尔衮成为清朝主要决策者。由于战略形势的巨变,为了得到朝鲜的物资援助,多尔衮及时调整了朝鲜政策,使得清与朝鲜的关系由征服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开始...
陈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著名爱国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1908年陈垣与友人在广州共同创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并留校教授细菌学...
【项目推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其为清代学者严可均在明代梅鼎祚《皇霸文纪》《西汉文纪》至《隋文纪》等15部共192卷《...
学术界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公共资源问题的讨论相对匮乏,据笔者所见,仅有赵世瑜从公共资源的角度剖析了明清时期山西汾水流域的水资源分配问题。①本文借鉴其研究方法,将金代仰...
司马迁的《史记》草创定稿后即誊写清抄出两部,一部上献朝廷,一部存放家中。《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我们继《日本侵华密电·九一八事变》(2015年出版)之后,又推出这部《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原始资料集,以此纪念80年前开启中国全民族抗战伟大壮...
一、史料的扩充与历史认知的深化 史料的处理从来都不是真实与虚假的简单的划分,而是人们认识历史的观念与方式之变迁的历史。齐世荣先生的《史料五讲》虽然叙事简洁,不奢谈理...
郑芝龙虽然不像其子郑成功那样声名显赫,但在十七世纪的中国东南沿海却也是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海上霸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他认识茫然,甚至误认为“海盗”,为此笔者钩稽史...
《荀子》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强调鉴史价值,评说各种现实社会问题,极其关注制度建设。不把治国寄托于人性之善,而宁可用制度去限制改造人性之恶。《荀子》提出的鉴史观念与方...
“史料”问题是中国史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学界已出版一些专著讨论史料的整理和运用。2014年6月,齐世荣先生新著《史料五讲》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于谦同里后学孙高亮在章回体小说《于少保萃忠全传》的第五回,以于谦观石灰窑所感,口占七绝《石灰...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清末桐城学派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顾颉刚等一代学术大师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在漫长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兼收并蓄,...
1980年,一直致力于准备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以下有时简称“喀什噶里辞书”或“辞书”)英译本的丹柯夫教授在《哈佛乌克兰研究》“普立察克祝寿专辑”上...
赵翼,字云崧,号瓯北,常州府阳湖县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卒于嘉庆十年(1814)。其一生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而此一历史阶段正是乾嘉考据学最为兴盛的时期。这一时...
内容提要:作为墨洛温王朝时期的三部“当朝史书”之一,《法兰克人史纪》(Liber Historiae Francorum)的史学地位有过一个曲折的沉浮历程。尽管曾长期受到冷遇,但如今它已成为墨洛温王...
编者按:《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渐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总的来看,...
私有财产权概念用之于中国古代史,似乎不伦不类。①因为按照基本理论与常识,中国古代无疑是私有制社会,但又是帝王专制独裁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公认的大师级学者。徐先生在 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以高尚的情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在历史学 和古文字学等...
一提到史家傅斯年,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那句“史学就是史料学”的断语。在《史语所之旨趣》这篇名文中,他明确地反对疏通和著史,主张“存而不补”、“证而不疏”。上世纪...
150年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出了传世之作《双城记》,以小说之笔讲述了一部发生在巴黎与伦敦的革命与爱情传奇。如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长安与罗马:公元前后三世纪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