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曾被判定为“伪书”而乏人问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出土文献新材料的发现,虽对该书成书过程...
如果说移植是一种较为简便的现代化方式,那么历史性和人文性的地理知识,其现代化则要经历更艰难的过程。正本清源、面向未来,重新审视历史地理学的地理学归属,是这本书的最...
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以下简称“陈文”),最初是在蒋天枢所撰《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中论著编年目录中看到的①,有关唐高祖称臣突厥事,曾见之于吕思勉的史著,故...
学术界在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上存在争论,是很自然的。从政治上讲,当时同时参加了抗日战争而又长期处于对立和斗争的国共两党,对于这样一场神圣的、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来说,自...
关于《离骚》写作年代问题,宋代以前基本是清楚的。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均明确记载:屈原放逐,著(乃赋)《离骚》。刘向《新序》更是明确指出:“秦...
内容提要:司马迁著《史记》,在全书编纂的总体设计上,以“本纪”列在其他四种体裁之前,这一安排,突出地体现了其深邃的历史哲学和强烈的信史精神。十二本纪“包举大端”,...
在民族救亡的历史呼唤中,自由主义思潮迎面扑来,影响了中国的几代知识分子,启迪过中国的思想界。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曾涌起一座又一座浪峰,却又总是摆脱不了落入低谷的命运...
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暨南大学已故校长何炳松是20世纪前期中国史坛实证史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关于他的史学思想,以往论者多从其引进西方史学、研究浙东学派、编纂大学 历史...
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严复的文化阐释成为一个“界标”。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能娴熟运用两种语言(古汉语和英语)、且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中西兼通的思想家,...
一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潮流 在现今的宋代政治史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股潮流。第一股潮流是“新史料”的发掘与史料的活用。随着20世纪80年代明版《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发现,以法...
近年来,史学流派与思潮的研究已经成为近现代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有关的论 文甚多,且多有新意和深度。侯云灏先生的《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流派略论》一文[1] ,对20世纪前期...
一、问题的提出 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讨论的内容及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有关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史学问题发表评论性、商榷性意见与见解,其功用是联系...
一、关于战争的起源 孙中山生活的时代,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他从活生生的现实中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性、掠夺性及其在争夺世界霸权、扩张领土等方面的冲突,...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实现这一目标,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作出了艰苦不懈的追求,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一、问题的提出 土官制度(亦称土司制度)究竟形成于何时,向来被学术界所关注,近年来更是热议的焦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观点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许公武首倡“土司制度肇始于...
在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人权派一度扮演过重要角色。人权派是以胡适、罗隆基、梁实秋、潘光旦、王造时等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组成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团体,他们赞美西方资产...
与明代书院注重讲学不同,清代书院偏重考课。生徒考课的试卷叫做课艺,课艺的汇编即为课艺总集。今存最早的课艺总集是阮元(1764-1849)选编的《诂经精舍文集》,刊于嘉庆六年(180...
缪钺先生是江苏溧阳人,家学渊源深厚。祖父缪巩,清光绪己卯科举人,父缪颂唐著有《惟是斋文集》。在家庭熏陶下,他中学毕业前便学习文字、声韵、训诂、目录等诸种学科的知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循吏列传》,以合传的形式为春秋时期的五位“循吏”立传。何谓“循吏”?司马迁如何记载“循吏”事迹和表述他们的为政特点?由此体现了司马迁怎样...
《晋侯苏钟》图象及铭文拓片已经在《上海博物馆集刊》第七期上公布,这实在是先秦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此前,我读过王占奎先生《周宣王纪年与晋献侯墓考辨》(文物报96.7.7)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