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谢湜 参加讨论

范毅军近年来进行了新的探索,他着重关注明中叶以来太湖以东市镇发展的时空变化,从量的角度分析市镇的增减及其分布的动向,又注意从质的角度考察个别市镇的发展历程及市镇整体的发展态势,以此作为论述社会经济变化的指标。他进一步考察了明中叶苏南市镇发展与地区开发的关系,作为讨论明中叶到19世纪中叶市镇时空变化的基础。他将“明中叶”定在1550年前后,并基于地缘、水域以及水旱农作区隔,将苏南分成盐铁塘主干区、淀南浦东区和大运河与湖群低地区三个区。他认为,苏南地区到明中叶为止,富有浓厚的拓殖性色彩。在盐铁塘主干区,也即是笔者前述的高乡地带,由棉作兴起的东向拓殖最为明显。该研究是以1550年前后苏南的“既存”市镇为基础,将这些市镇视为“集历年演化的总其成”,进而从各分区市镇的性质、分布和层级关系等角度考察区域开发线路,有助于我们细致分析明中叶后棉业发展与地域开发、市镇发展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然而,对于明中叶以前市镇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范毅军承认史料的缺乏限制了讨论的深入,他注意到成弘时期不少大镇形成的突出现象,但尚未能追述在此之前的“阶段性发展的动向”以及这些发展背后的社会机制。(16)
    面对这一难题,笔者认为,明中后期高、低乡间经济格局变化对市镇分布的影响,是追述前事不可忽视的重要事实,但不能单纯以此反溯高乡市镇兴起的必然性,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将这种区位条件形成的起点过度前移,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明中叶以前复杂进程的认识。因此,本文尝试将元代海漕时代开启的高乡开发历程作为研究起点,分析不同时期社会机制的变化,如何影响高乡开发中乡村权势的演变和经济格局的变迁,从而解释“主姓”创市的可能性和动力,考察明代江南地域开发进程中的市镇发展轨迹。质言之,笔者所论之“高乡”,不完全是系于地貌格局和明中叶以后的棉作格局,而是将“高乡”作为考察元代以降地域开发的一个空间视野,从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地域开发动态中,理解市镇发展的各种经济条件以及重要的社会基础。
    二、璜泾赵市史料所见江南粮长动向
    有关明代江南市镇创立过程的详细史料,至今尚为罕见。相对较详细的记载,是关于上述弘治《常熟县志》所列之“璜泾市”。璜泾市隶属弘治十年所置的太仓州,弘治《太仓州志》收录一篇《璜泾赵市碑记》:
    今太仓州之赵市,旧为常熟县之璜泾镇。弘治间增立太仓州,始割隶焉。璜泾故大镇,元季兵燹,民乃荡析离居,而昔日繁华之地,鞠为草莽之区矣。国朝混一以来,百有余年,无有能兴复之者。承事郎赵君仲辉,世居此地,慨然以为己任,乃捐家资,鸠工僦材,构屋数百楹,以处流寓、建桥梁、修道路,以便往来。于是商贾骈集,货财辐辏,若土地所产,与夫他方水陆之物,靡不悉具。凡近市三十余区之民,有而求售焉者,无而求市焉者,盖不俟赢粮负橐,操舟驰骑,远赴都邑,而不日之间已遂其所求矣。阅三十余年,聚居益盛,远近之人皆以赵市名之。仲辉殁已久,父老感其遗惠,请于州司立碑以纪其劳,而请予为之记。惟古神农氏教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利世之功大矣。盖衣食以养生,器皿以给用,药饵以救疾,棺槨以送死之类,民所日用而不可缺者。况璜泾僻近海滨,墟落阔远,卒有缓急,何所取办?此仲辉之立市所以有功于一乡,而岂登垄罔利者所可同日语哉?夫神农功在天下,固万世之人不可忘也。仲辉功在一乡,此赵市之人所以不忘之欤?继兹以往,璜溪之上,由成聚而成邑而成都,大有过于前代,殆不可知。碑以记之,庶以征夫来者。(17)
    该碑记为弘治十七年礼部尚书常熟人李杰所撰,讲述的是赵仲辉“重建”璜泾市镇的经过。按李杰的说法,璜泾是故有之大镇,笔者对此甚感怀疑,因为璜泾在弘治十年划归太仓州之前,隶属于常熟县,而至正《重修琴川志》所列十多个市镇中,并无璜泾镇,(18) 李杰称璜泾在元末兵燹前为大镇,不知何据。
    碑记被录入弘治《州志》,成书于清乾嘉间的《璜泾志略》和道光年间的《璜泾志稿》(以下分别简称《志略》和《志稿》)也将其收入。(19) 有意思的是,当《志稿》的纂者施若霖欲将镇史继续上溯时,遇到了史料不足的难题,他坦言:“双凤乡之名,自晋代始。璜泾属双凤乡,唐宋时已有其镇第,不知镇起于何代耳?简编莫传,不无阙如之叹。”(20) 暂不纠缠于地名起源辨证,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同一时代的弘治《常熟县志》和弘治《太仓州志》都明确记载了赵仲辉创立璜泾赵市这一新鲜事,(21) 引发我们探寻赵氏创市的奥秘。据《志略》所载:
    赵璧,字仲辉,号有怀。其先宋熙陵第八子周恭肃王元俨,后十五传至安,始迁璜泾,璧高大父也。璧治农赋致富,尝纳粟,授承事郎。勇于为义,创造宗祠,春秋祭奠惟谨。璜泾在元故通邑,遭罹兵燹,室庐童赭遂为墟。璧架屋数百楹,劝徕商贾,闾里复盛。父老感其义,名曰赵市。(22)
    该传提及赵璧,即赵仲辉(晖)的家世,又透露了其“治农赋致富”、“创造宗祠”的事迹。《志略》中注明此段出自“李杰《墓志铭》”,也就是说,李杰同时撰写了赵璧的墓志和赵市的碑记,而后者略去了赵璧发迹的经过。另外,《志稿》收录了明代安彦泰的一篇文记,该文彰颂了赵璧之父赵德巽于景泰七年(1456)捐资修唐茜洪桥的义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