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之役”中金鲜间“纳质”、“岁币”问题由来考辨(7)
(116)后金急于撤归,主要因受到明金战争的牵制,而且,朝鲜君臣避难江都,也增加了后金攻取的难度。“平壤盟誓”里新条款的提出,与阿敏本人态度有很大关系,众将则不过是顺水推舟,同享其利。 (117)张存武、叶泉宏:《清入关前与朝鲜往来国书汇编(1619-1643)》,“天聪五年正月二十八日(壬寅)金汗告戒朝鲜国王遵守盟约”,台北,“国史馆”,2000年,第71页。 (118)《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三,天聪元年五月庚午,第2册,第45页。 (119)关于“平壤盟誓”未定“岁币”数额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二:其一,阿敏急欲在撤兵前将“岁币”事明文落实,但详单有待后续给出。其二,刘兴祚对朝鲜索要过的礼单虽不是成文规定,但可为“岁币”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另外,阿敏处处以明朝作比,朝鲜给明朝的贡单亦是其参考之一;而实际上,就单次数额而言,朝鲜给后金的“岁币”远超过给明朝的“方物”。 (120)《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正月乙酉,第34册,第159页。 (121)《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三月庚寅,第34册,第189页。 (122)阿敏讲,“朝鲜二百年臣事皇朝之言,极有信义,若与之交好则可久矣”,“不绝天朝一款,自是好意,不必强要”。(参见《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二月丁未,第34册,第172页;仁祖五年二月辛亥,第34册,第174页) (123)高志超:《刘兴祚在明清转型期的重要作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24)战后,后金先是强行将“边境互市”作为从义州撤兵的条件,后又逼迫朝鲜出钱赎回被掳人口,以扩大后金的开市利益。不过,金鲜实际互市次数并不多:至“丙子之役”前,会宁共开市三次;至清入关前,义州仅开市两次(林红:《“兄弟之盟”下后金与朝鲜贸易初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由于互市情况不理想,后金曾将所需物品大幅转嫁到“岁币”礼单中,以致礼单数量一度十倍于前(李花子:《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以越境交涉为中心》,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0-21页)。 (125)刘兴祚对朝鲜时有尊重,时又骄狂,比如宴会期间,“海(即刘兴祚,朝鲜称之为刘海)之骄傲,有难忍见”(《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二月丁未,第34册,第172页)。笔者认为,刘兴祚在重要场合的傲慢之形是为后金在外交上造势的表现之一,不能完全体现他本人的立场和情感;况且,史籍中也有刘兴祚因失礼而向朝鲜致歉的记录(参见《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二月壬子,第34册,第174页)。 (126)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41页。 (127)《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二月丁卯,第34册,第179页。 (128)《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六,仁祖五年四月甲辰,第34册,第193页。 (129)参见《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四月甲辰,第34册,第193页;仁祖五年四月甲寅,第34册,第194页。 (130)《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二○,仁祖七年四月丙申,第34册,第323页。 (131)《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卷二八,仁祖十一年三月戊戌,第34册,第518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