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一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48-249. [17]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现代甲编[G].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18]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2. [19]罗志田.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J].近代史研究,2001,(2):28-100. [20][美]本杰明·史华兹.严复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21]谭汝谦.中国译日书综合目录[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41. [22]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补编[G].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23]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2. [24]陈永国.翻译的文化政治[J].文艺研究,2004,(5):29-37. [25]严复.严复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100. [26]梅尔清.印刷的世界:书籍、出版文化和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J].史林,2008,(4):1-19. [27]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介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M].台北:稻香出版社,1994. [28]李焱胜.中国报刊图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9-21. [29]姚福申.中国编辑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0][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 [31][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42-44. [32]雷启立.晚清民初的印刷技术与文化生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4-62. [33]孟悦.反译现代符号系统:早期商务印书馆的编译、考证学与文化政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2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