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退位与致政 在清帝退位问题上,袁世凯谨慎应对固然有难言之隐,而孙中山等人的担心也并非杞人忧天。种种迹象表明,袁世凯确有通盘算计,试图上下其手,坐收渔利。他与孙中山的角力,主要体现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上,一是自己掌控的清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关系,二是清帝交权下台诏书的措词。袁世凯及其拥护者常常将二者搅在一起,以增加讨价还价的空间和瞒天过海的机率。 2月8日,清内阁致电唐绍仪并转伍廷芳,表示优待条件经各方面商议,南方大加删改,窒碍甚多。第一款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系北方军民暨满、蒙人极端注意,万难更改;“‘逊位’二字,尤为北方军民所骇异,必须改为‘致政’或‘辞政’;‘赞成共和’改为‘宣布共和’;‘外国君主’改为‘各国君主’。”并且强调:“此次极力迁就,万不能再有更改。”(82) 同日,梁士诒连发三电给唐绍仪,前后两电主要是关于逊位,告以今早召对逐条逐字讨论,“所最决意坚持而言之再四者:一、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十字。二、不用‘逊位’二字。上云:‘事实虽如此做,然若于字面上摆出,将来京外因此而风潮迭生,我不安,国民亦不安。’三、必须用仍居宫禁或日后退居颐和园,随时听便居住。……此三层如办不到,恐难以宣布共和。务必劝伍迁就。”梁士诒强调:“惟清朝立基近三百年,遽易国体,万分为难。南方未能尽悉详细,我辈志在为国民谋幸福,稍不审慎,北人大乱,外人干涉,所失甚大,故不可不委曲求全,以期达到目的为宗旨。应在实际上讲求,不可徒快一时之观听,而生无数之波澜。民国既得其实权,又何惜此小礼节、小款项耶?”并进一步“细为申明”道:“逊位二字,最难者即满、蒙暨北方军队、督抚,多不谓然,改为致政,人心稍安。”请唐绍仪“密告伍公,同谅苦心”。 至于第二电,则是组织统一政府问题。据称“项城本无意于总统,因中外逼迫,勉许暂任,以救大局。今见组织统一如此之难,恐无益危局,反启事嫌,拟请孙始终其事。惟北方如无政府,满人必仍生变动,正中王公之计。外人亦言,如此北方无政府,各国先须调目兵防卫。……是时业已退位,项城将听何人之命令而维持布置耶?抑自行主张?即弟意仍求公切商统一办法,政府人员,似可多用南方人,惟政府地点,决不可移易”。(83) 归结起来,三封电报主要传递了四点意思,其一,清帝尊号应相承不替;其二,必须改逊位为辞政;其三,北方袁世凯政府不能取消;其四,新组织的统一政府必须设在北方。而最要之点,就是要按照袁的意愿划定新的统一政府与清朝及南京临时政府的关系。北洋军人与袁世凯相呼应,当天冯国璋、段祺瑞等64位将领致电伍廷芳:“屡闻南方宣言,如国体改定,朝廷仍不失其安富尊荣。今条件中,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为尊荣最要之大纲,靳而不予,抑独何心?应请仍照原文,万勿更易。逊位一语,军界同人极为骇异,应请修正。此两层最关重要,绝对不敢附和。其余各节,均听袁内阁与贵代表协商。如贵代表有和平解决之真心,期免生灵涂炭,决不因此争执,致败大局也。”(84)大有兴师问罪之势。 袁世凯的要求和北洋军人的举动,显示袁千方百计企图斩断与南京临时政府的联系,绝对不受其控制,这正是孙中山最为担忧的事情。同一天,孙中山会见了美国特派记者麦考密克,后者明显感到,临时大总统最焦虑的一是日本,二是中国人民是否会不再支持南京政府。“清廷的退位诏已经写好,只因南北双方的态度尚待协调,延迟未发。袁世凯赞同君主制,并保证支持清廷。假如民国归了现在的袁世凯,其目的将丧失;假如民国归了一个维护‘中华民国’的袁世凯,其目的将可达成。”(85)也就是说,在孙中山看来,尽管清帝即将退位,可是稍有不慎,让袁世凯阴谋得逞,民军的所有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 对此关乎民国存亡前途的根本大事,孙中山绝对不能让步。2月9日,伍廷芳电告袁内阁:“此方所坚持者,为不使有类于虚君位。如照来电,必致各省、各军群起反对。前修正案系临时政府交参议院议决,无可更改。现各省且有以为太优者,实难再改。本代表深知阁下为难更甚,现力求迁就改正如下,已至极点,决难再让矣。事机紧迫,懈稍逝,万勿往还商榷,致耗时日。”此番改动最多也是最关键之处,即将所有“致政”一律改为“辞位”。(86) 在清帝退位已成定局的情况下,9日段祺瑞致电伍廷芳,再度提出协商组织正式政府事宜,主张“宣布共和之日,两方政府同时取销,临时大总统并须预行推定。至临时政府必要人员,及临时政府暂设地点,应由全体公同商定。即以退位之时,为共和临时政府成立之日,庶统治机关不致旷时,两方不致陷于无政府之危险”。并要求将应推之大总统及临时政府必要之人员与地点迅速交与北方军界公议。(87)段祺瑞对袁世凯亦步亦趋,步步进逼,显示另组临时政府的确居心叵测。 取消南北政府另组临时政府之议,早经孙中山断然否定,理据是南京临时政府决不可与袁世凯主持的清政府相提并论。尽管康有为认为袁世凯的责任内阁已经掌握实权,清帝不过虚君,可是名义上袁内阁仍是清朝的政府。如果将袁内阁与南京临时政府视同对等,无异于承认其权力由清廷授予的合法性,则革命的正当性就会变得相当模糊。因此,孙中山一再坚持清帝让位的对象是共和政府,下台之后,其政府即袁内阁自然解散,由南京临时政府组织统一共和政府,然后自己让位于袁,再由袁接掌统一政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