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史专著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讲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据他自己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写成的将三分之二矣”...
在史学界,侯外庐与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并称为“五老”,他们都是我国新史学开拓者、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毕生潜心于中国史学,经过他半个多世纪的艰苦...
本文试图探讨龚自珍的今文经学思想及与常州学派的关系,以就教于学术界。 一、六经皆史说与今文经学 许多人对于龚自珍“六经皆史”说都作过各自的分析与解释,但却没有找出他...
课役身分是户籍注记的重要内容。汉末徐干《中论·民数》篇:“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民数”就是户籍。汉代赋役的主要内容,有田租、口算和徭...
...
一 中华民族历史从原始氏族到家族与家庭制度产生,以及其后的发展历程,既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发生的家族制度的演变,...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主席。 方纳于1943年生于纽约市,196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学院,1965年获英国牛津...
《尝麦》是今本《逸周书》的第五十六篇,主题是“王命大正正刑书”。长期以来,由于辞气不古,该篇较少受到学者的重视,只有李学勤先生曾经作《尝麦篇研究》,对其语言文字以...
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界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对历史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诞生,有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传统金石学的发达;二是西方考古学...
赵翼字云崧,或作耘菘,号瓯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史学家,生于雍正五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727-1814年),享年八十八岁。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出身于清寒之家。其父赵宽,...
《新民说》是梁启超的名著,也是本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作跨世纪思考时所提出的一种有过重大影响的方案之一。将近一个世纪过去,当我们再一次作跨世纪思考的时候,重新评判《新...
雷海宗(1902-1962年)字伯伦,河北永清县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对于雷海宗的学术贡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民国传记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l China”)①把雷...
一 清华简《保训》记录了“周文王遗言”,其中所见之“中”,已广为学者关注。①在2010年3月于美国举行的“达慕思清华简《保训》研读会”上,学者们所讨论的“中”的解说已有...
钱锺书先生的著作包罗宏富,横看成岭侧成峰,难以一概称之。他诚然申说过“与其曰古诗即史,毋宁曰古史即诗”(《谈艺录》38页〔1〕)的学术裁断,表彰过刘知几“视史如诗,...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民俗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众所周知,民俗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就像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广义上...
在以往史论中,梁启超往往遭到“鼓吹英雄史观”的激烈批评。所谓英雄史观,即将英雄视为历史和人民的主宰,宣扬英雄崇拜和先验论的天才论。其实,将梁启超的英雄观与英雄史观...
高昌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绿洲王国,盛衰系于丝绸之路的通绝。①高昌国有完善的客使接待制度,麹氏高昌国时代作为田租征收的葡萄酒中的一部分直接用于供应客使,田租所出的...
《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下行文”残册书中,载有关于“购赏科条”的图版及释文。笔者曾以此为切入点,讨论汉科存在与否问题[1]。在新近读书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尚有剩义可...
《春秋》是一部亦经亦史的书,也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层次产生影响的“原典”。其影响除了突出表现在政治领域外(如“大一统”理念,改制更化说,华夷之辨,等等),在中...
近五十多年来,《苏日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一直是国际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我国,关于“条约”的研究,长期是个禁区,专门研究它的文章一直较少。《苏日中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