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明史者,一般都根据《明实录》、清政府官修的《明史》、清入关前的史料以及某些野史笔记。但是,《明实录》主要记录的是各朝皇帝的言行,很多重要的史实并不记录;清人修的...
华人移居东南亚,就与当地各族人民发生接触,从关系上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十二世纪初叶华人出国到十六世纪初叶西方殖民者东来为第一时期,前后约四百年;从十六世纪...
嵇文甫先生,本名明,字文甫,以字行,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先生是饮誉中国学术界的大家,于哲学、史学等领域造诣颇深,道德文章,均称一流,为学界所景仰。值先生诞辰一...
1918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中对考茨基的机会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也就在同一书中,列宁又十分公允地告诉读者:“我们从考茨基的很多著作中知道,他是善于做一...
《明史》历志的编纂,是清初科学界与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同时,“西学中源说”又是当时以及后世学界颇为流行的风潮。因此,《明史》历志纂修过程中“西学中源说”的影响与反抗...
曹寅与武英殿修书处共同创造了清代中央官刻书的繁荣,是清代出版印刷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曹寅承刻钦颁《全唐诗》是其比较重要的一项活动。从以当时人记当时事的金埴...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系统记录其事迹的最早文献为《史记·五帝本纪》。①由于年代久远,《史记·五帝本纪》所述黄帝事迹,很难考实。从知识史的角度看,《史记·五帝本...
一 作为当代著名的哲学家、 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嵇文甫(1895 -1963年)始终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也许可以用三句话予以概括:虚怀博学,求实通变,经世致用。应当说明,这仅仅是就...
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历史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显著下降,而它本身开始遭到各方面的抨击。在这种背景下,60年代蓬勃发展的其他社会学科的竞争明显地激烈起来。除经济科学和社会学外...
传统史学以经世致用为旨归,与儒家思想相得益彰,密不可分。首先把经世致用思想理论化并付诸实践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他把经世致用思想注入儒家经典,使其成为儒家思想一以贯...
钱穆先生是本世纪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以自学苦读成才,学问兼道经、史、子、集四部,其教读及学术生涯首尾长达八十年。钱穆先生于1990年8月逝世。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很可能意...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为改造以考证史料为主的史学传统,以唯物史观指导史学工作,从而建立真正的新史学,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卓越见解。今天我们从整个中国马克...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全面评论我国二十四部正史(沿旧称,未把《旧唐书》、《旧五代史》计入数内,故书名称《廿二史札记》),每...
郑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初七(1162年4月22日),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郑樵一生著述甚...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不仅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之作,也是研究中国中古史的最基础的史料之一。《通鉴》取材广泛,除了十七史外,还参考了...
明末清初西学东传的研究,当今是为显学。讨论学术传播,与一般的文化传播其实并无两样,要言之必有三个环节:传播的源头、过程、标的(受众社会)。三者之中,目前专论传播过...
1912年中华民国初建后,黄兴怀着“破坏告成、建设伊始”的心情,以极大的热忱致力于振兴实业,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实业建设的主张和见解,并积极投身到实业建设活动的浪潮中。他的...
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中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书籍解题目录,范围之广,收书之多,价值之高,在整个中国古代都是无与伦比的。这其中,既有...
史学方法是联结作为历史研究主体的史学家和历史研究对象的中介和桥梁。历史学家只有运用一定的史学方法才能作用于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历史学家选择什么...
本文试图从学术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寻访祁韵士的西北史地研究与前人后世的关联,以期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当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这一学术现象。 一、资料汇通:从国史编纂到方志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