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史学界对“天津阅兵”有个定论性的观点,说它是慈禧太后欲借天津阅兵之机,利用北洋三军镇压维新派的军事图谋,以此来诠释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性质。经过几年不成熟的...
现代意义的文化社团,不同于汉、唐、宋、明历代的朝中“朋党”,不同于古今不绝的下层民间结社,也有别于文人之间的雅集酬唱,而是近代处于转型中的知识分子或新式知识分子因...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是清末维新运动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改革意识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研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长期以来,史学界习称中国古代的私家奴婢(或称私家奴隶)为主人的“财产”,有如牛马,不仅不算公民,而且不算是人(注:彭年:《秦汉同居考辨》,《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第...
《高宗肜日》是有关殷代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武丁事迹,全部引录此篇经文。由于经文言简意赅,司马迁作了较详细的解释。然而后世学者对其解释一直存...
中国的新史学,并非如时下学术界普遍论定的产生于19世纪末西学东渐以后,而是晚明以来中国史学界自我发展和更新的产物。自李贽始,中国史学就开始挣脱儒家道统的囚缚,而日益...
我虽是历史专业出身,但在读大学时对北洋军阀史却了解很少,仅仅只在课余读过一本丁文江所写的《民国军事近纪》,约略知道一点袁世凯北洋军和直皖奉三系军阀的情况而已。194...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历朝历代的各种各样的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的措施和制度都是围绕着稳定农业、稳定农民、保证税收这个中心问题而展开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就能安...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殖民地长达14年之久。此间,东北工人阶级同各阶层人民一样,从未停止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是举世皆知的,然而这部著作在史学批评史上亦具有承上启下之重要地位。这既表明了刘勰的卓越学识,又表明文、史两科之内在相通之处。以下概...
19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掀起第一次割地狂潮,造成清政府的边疆危机,一时我国的台湾、新疆、云南、广西等周边省区先后受到威胁,作为清王朝藩属国的琉球、越南、缅甸...
清季,李鸿章出将入相几十年,不仅身系清王朝的兴衰,实际上也身系中华民族的存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他响亮地提出“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史学经世与求真,是史学研究中由来已久的命题。延至近代,因社会的急剧变迁及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进程,这一命题不断改变着其形态。在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中,关于史学经世功...
王炜民在《阴山学刊》2005年第2期刊发文章《从中华文明看“史德”论的价值》谈到:“史德”论是传统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史德”论是历代史家共同努力,...
北宋史学家孙甫的《唐史论断》是一部系统评论唐代政治得失的杰出史学著作,当时许多著名学者都对此书推许备至。欧阳修称其“议论宏赡”,“能详其君臣行事本末,以推见当时治...
在财产私有的社会里,继承制度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本保障之一,是历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是我国统一王朝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律奠定了以后历代法律的基础,继承法也是...
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
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史记》,由顾颉刚先生领衔点校。本书初版于1959年,印行多次;1982年出第二版,改正了初版印行中的若干标点错误,又曾多次印刷。然而,第二版中的标点,仍然...
《日知录》是清初学者顾炎武的代表著述。全书三十二卷,博及社会经济、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经史艺文等众多学术领域,在清代学术史上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直到近年,还有多家出...
西方实证史学是指18世纪末期、特别是19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史学思潮,它是对18世纪启蒙时代学者,将史学哲学化所带来的史学危机的一种反拨,是一种将史学学科化和科学化的思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