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应是构建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科理论与学科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学术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主要围绕中国边疆学学科的话语与理论体系的建构,...
《史记·赵世家》载苏厉为齐遗赵惠文王书:“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这些实践,为建设模范自治区积累了丰富经验,...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至今十余年间,受灾地区从物质生活、社会关系到地方文化都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重构。北川地处民族交融地区,民众的文化身份从明清到民国都相对模糊,在民...
摘要: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衍生出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土地神崇拜习俗。土地崇拜源于对土地纯物质形式的崇拜,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格神...
摘要: 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是生活在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他们传讲的凡夫寻仙妻故事及其仙妻形象不仅代表了这些民族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传统,而...
内容提要 :本文从语言类型转型的视角,分析景颇语句尾词出现大面积衰退的各种表现及其成因。指出景颇语句尾词出现衰退,是由于句尾词从粘附性成分向分析性成分转型引起的。其...
内容提要: 明清时期土家族涌现了酉阳冉氏、永顺彭氏、容美田氏、石砫马氏四个土司文学家族,其创作题材广泛、体裁全面,并将诗文结集刊刻,文学创作递相传承,风气蔚然。四个...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最近一百多年,在风云际会、中西冲突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成了具有深层自觉认同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多民族相互依存的命运...
【摘要】边界将紧密相邻的中国磨憨和老挝磨丁相区隔,而昆曼国际公路又成为将两者相连接的通道。在历史分层中,作为一种“中断”和“差异”的形式,磨憨与磨丁之间的边界体现...
【摘要】民族政策作为国家展开民族工作重要的政策工具,在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70年来,民族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有调整与变化...
摘要 :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地方多元精英参与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与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的观点并不相同,呈现为四种参与类型,且彼此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关...
2019年持续到2020年的澳大利亚山火、2020年春节期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绿水青...
【提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利益分配论、价值规范论与认同论成为当前学界讨论这一主题的基本范畴。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存在形式,...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 有关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研究是国内藏学研究、敦煌学研究的一个亮点。文章分三个阶段回顾了70年来国内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研究情况。这三个阶...
摘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历经半个多世纪,文学史的编写原则也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中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原则在不同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理论...
2019年11月29日,《吐鲁番文献合集·契约卷》新书发布仪式暨《吐鲁番学大辞典》编纂工程国际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吐鲁番文献合集·契约卷》(巴蜀书社2019年版)共计4册...
摘 要 :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绝对贫困基本消除,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使搬迁户实现稳定脱贫、安置区加快...
摘要: 幻想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物种的精神特长。从最早的神话、传奇到当代的魔幻小说、科幻电影,文学幻想在各地和各族群文化中缤纷展开,绵延不断。如今随着数智时代...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因此从心理学社会认同视角对其探析有助于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内外群体划分为基点,强调培育一种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