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荷兰历史学家范·申德尔首倡“佐米亚”这个概念来指涉喜马拉雅南麓及东南亚高地社会以来,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一直受到多方争议。本文基于区域研究的视野,梳理这个概念的...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观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独具特色,集中地体现出多民族、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风貌特色。自上世纪20年代陈垣著《元西域人华化考...
缩小我国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在民族地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发挥民族地区的资...
道教是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形成于东汉晚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从考古发现资料来看,道教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入新疆地区,当时主要在汉人比...
新华社电 (记者春拉)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2019年西藏完成近6000函古籍文献普查登记数据整理归档,建设完成近6TB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古籍文献数字化保...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中也指明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度优势。民族政策优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革命与建设的...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跨国史研究,其研究对象是跨国关系和跨国事务,包括人员、思想、信息、资本、物质、制度的流动和联系。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亚欧大陆最长的道路,是联系多个民...
摘要:作为政府行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进入制度化的层面后,从国家到地方分级制定了一脉相承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动物保护的矛盾...
摘要: 历经百年,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食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总体上看,整个近现代的饮食方式变革之讨论与实践的实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70年的变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
《氾德达轻车都尉告身》(唐) “告身”是我国封建社会对朝廷有功人员进行授官授勋的一种凭证,相当于现在政府官员的任命书。对官员颁发告身的做法在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唐朝沿...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在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上发挥着重大作用。相较而言,苏联从建立到解体共存在69年,与其没有很好地运用民族政策妥善...
摘 要 :当代人类学研究愈来愈缺乏宏观视野与理论的思考和关照,而趋于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在此背景之下,应该强调“复数人类学”的多元发展。“人类学的中国思想资源”之思考...
“纳威赫,去不得!”这句曾经流传在云贵川的民谚,道出了同属毕节市的纳雍、威宁、赫章三县苦甲贵州的实情。赫章县作为“贵州屋脊、夜郎故里”,因居于生存环境恶劣的贵州边...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批判性和建构性的统一、实践性与发展性的辩证,通过对时代的回应、现实的介入和社会的改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由此构成...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后的70年里,民族语言学在语言现状调查、语言关系、语言应用和语言政策4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立足实地调查、回应社会关切、重视学科建设3个方面的鲜明特...
作为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怒江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独龙族、普米族整族脱贫,同时森林覆盖率达75.64%,实现了绿起来、美起来、逐...
内容提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从事各类务工经商活动,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
内容提要 :有效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前提是系统认知和深刻把握深度贫困的核心致贫机制与贫困内涵。基于相关研究和对深度贫困村的实地调查,本文提出了转型贫困的概念,因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