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获得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根据长期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经验,笔者提出社会底蕴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历史变迁中,中国社会自发保存的那些具备相对...
摘要: 田野工作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从业者背起行囊赶赴乡村,是对本土知识和民间智慧的问询,也是对自我生活世界的追问。因此,跨越了技术层面的田野工作,不仅是...
不知不觉已是10月底了,仿佛一夜之间,圣城漫长的雨季突然结束了。每天迎接我的都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那晃得刺眼的日光。我的伙伴弗拉基米尔告诉我,雨季结束后的...
摘要:该文从社会学角度展现个性化的学术研究心得,以作者数年从事田野研究工作的实例,讨论田野经验与日常生活逻辑以及与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关系。经验与理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康定为人所熟知,多半是因为上述的《康定情歌》。如...
学术理论、地域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错综复杂。对这些复杂关系的把握,乃是学术发展和突破的前提之一。王铭铭教授(2000)认为中国人类学对海外世界失去兴趣,而越来越注...
摘 要: 西部三个少数民族社区分别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新城建造而失地通过对三个失地农民社区的调查发现,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城市空间再生产的三种类型公共空间再生...
彝族鬼板通常用于咒鬼仪式,实则是一种巫术咒符。咒仪正式开始前,要扎草鬼、塑鬼像、做鬼板:毕摩往往直接以自制的竹笔,蘸和着咒牲之血与锅底黑烟将所咒之鬼画于劈砍好的木...
神图也是彝族祭司毕摩在宗教仪式上与鬼神相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伊》中的射日英雄支格阿鲁(相当于中原汉族神话中的后羿),他出生于龙年龙月龙日龙时,是...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论文题目:《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个案》 毕业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专 业: 民俗学, 研究方向:民间文艺学...
巴莫曲布嫫:女,1964年4月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族学);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
8月8日,第二届语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研讨会由辽宁社科院、大连大学、中国民俗语言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
不久以前,我在一个小场合中有幸聆听了一位民族学者的讲座。他讲的内容涉及到贵州侗乡的音乐、服装和医药知识。正由于这是一个小场合,他真情流露,诚恳地以一个土著者自称。...
书写和文字是我们人类的一宗相当晚近的发明。与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进程相比较,书写的历史则短得多。即使与人类的文明历史作为参照,例如以在公元前9000年出现在近东和北非的动...
社会文化人类学是以经验研究为本的一门学科。对一个社区或群体进行长时段的田野研究,是社会文化人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田野志(又译为民族志)既是这门学科的...
西方人类、考古以及语言诸学科fieldwork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我国民俗学界,至今译法尚未统一,大致可分为田野作业、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
相传,很古的时候,在天和地的中间,在大地的中央,有一个终年被一团团红云和一片片白云掩映着的地方,天上的神,地上的人,只有在红云和白云交替的时候,才能看得见这个美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几年在我国取得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这项方兴未艾的工作在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层面更加深入系统,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东吴大学联合主办了非物质文...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田野作业历史及其方法的回顾,大致梳理其几方面的成就,从学理上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告别田...
祝咒之术是人类最原始的巫术之一,中国古代各民族也普遍存在着对祝咒的信仰。究彝人鬼灵信仰之实质,我们可以见出:在远古时期,彝人先民的生存焦虑在于人自身的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