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通鉴释例》三十六例的新发现(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邬国义 参加讨论

(5)书帝王未即位例
    帝王未即位皆名,自赞拜不名,以后不书名。
    按:帝王未即位之前为臣,《通鉴》书臣皆称名。而在朝廷举行赞拜仪式不称名以后,至其即位前一段时间,例书其官名、封爵而不书其名。
    (6)书帝王将受禅例
    帝王将受禅,赞拜不名,以后不名。陈以后乃尔。
    名者上有君也,无君即未即位亦不称名,宋太祖、世祖、梁世祖也是。
    按:此与上例相类似,也指赞拜仪式不称名以后不书名的书法。如南朝陈霸先在梁为丞相,后受梁禅, 《通鉴》卷一六七永定元年(557)八月载:“甲午,进丞相陈霸先位太傅,加黄钺、殊礼,赞拜不名。”此后即不书陈霸先之名,而书其官名、爵位,如写“九月,辛丑,进丞相为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官。”“冬,十月,戊辰,进陈公爵为王。辛未,梁敬帝禅位于陈。”书作“丞相”、“陈公”而不名。在其即皇帝位后,则称“上”称“帝”。
    (7)书庙号例
    葬天子曰葬某帝于某陵,庙号某祖。下国曰葬某主于某陵,谥曰某皇帝,庙号某祖。列国曰魏葬明元皇帝于某陵,庙号太宗。夏武烈帝殂,葬嘉平陵,庙号世祖。
    按:皇帝死后,除谥号外,又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为庙号,如某祖、某宗等。《通鉴》于帝王死后有追封庙号的,在书葬下面即书庙号某祖、某宗。《释例》所云为书葬的几种形式。书葬天子,如《通鉴》卷一0一升平五年(361)记晋穆帝死,“秋,七月,戊午,葬穆帝于永平陵,庙号孝宗。”下国之葬,如卷一一五义熙六年(410)记北魏拓跋硅死后,八月“甲寅,葬魏主硅于盛乐金陵,谥曰宣武,庙号烈祖。”在葬下书国名。列国之葬,则先书国名,如所举魏葬明元皇帝、夏葬武烈帝例,分别见《通鉴》卷一九景平元年(423)、卷一二0元嘉二年(425)。
    凡帝王有庙号者称庙号。
    秦葬文昭王于武平陵,庙号太祖。
    按:庙号始于殷代,后帝王一般多有庙号,《通鉴》凡此均书。但也有无庙号的,则不书。又,《释例》所举秦葬文昭王例,见《通鉴》卷一二一元嘉五年(428)。
    (8)书国号例
    刘、石并时,刘曜称赵,石勒称后赵,犹《春秋》邾、小邾也,曜既亡,勒单称赵。符、姚并时,称秦亦然,乞伏氏称西秦。慕容永以有慕容垂称西燕,慕容德以有龙城称南燕,段业以有吕光称北凉。
    按:《春秋》有书“邾”、“小邾、“谷”、“小谷”、“燕”、“小燕”,杜预注:“邾之别封,故曰小邾。”顾炎武《日知录》卷四“城小邾”条也指出:《春秋》“四书谷而一书小谷,别于谷也。”此为史书遇国名、地名相同易混,因而增文示别之例。
    《通鉴》书并世同名之国,为使不相混淆,也沿遵此例。如十六国时期刘曜、石勒建国,皆改国号为赵,司马光恐人易混,故书刘曜称赵,石勒称后赵,以相区别。如胡三省《通鉴释例文辨误》卷九十所云:“自是以后,《通鉴》书刘曜则曰赵,书石勒事则曰后赵以别之。”在刘曜前赵被灭后,因不会混淆,石勒后赵便去“后”字,此单称赵。又如符坚和姚苌分别建立秦国,符秦称秦,姚秦称后秦,符秦亡后,姚苌后秦便只称秦;同期乞伏氏所建秦国,为区别于姚秦,则称为西秦。其他如燕、南燕、西燕、北燕、凉、南凉、西凉、北凉,魏、东魏等,在其本身,也并无东西南北冠于国号之前,《通鉴》均增文以示区别。
    梁初晋、楚、岐、蜀、吴越称国,淮南、岭南、福建、荆南未有国。
    按:五代朱全忠废唐建立后梁,梁初晋王李克用、楚王马殷、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吴越王钱镠等俱称王,与之相抗,故皆称国。如胡注云:“《通鉴》于《唐纪》书‘李克用’,君臣之分也;于《梁纪》书‘晋王’,敌国之体也。吴、蜀义例同。”淮南杨渥、岭南刘隐、福建王审知、荆南高季昌等,因割据一地,未有国号,故只称以淮南、岭南、福建、荆南等地区名。
    (9)书改元例
    龙朔三年十二年,诏改来年元。
    按:古时帝王改元,有当年改元,也有逾年改元的。《通鉴》凡此皆书。为体例划一,司马光又规定:“凡年号皆以后来者为定。 ”〔9〕凡是一年有二至三个年号的,采取最后一个年号系年。当年改元,从此年正月起便将此年号系于本年之首,后面行文只书某时“改元”。改元两次以上的,如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四月改元如意, 九月改元长寿,年首只记长寿元年,于四月写清楚“改元如意”,九月仅书“改元”。逾年改元的,如《通鉴》卷二0一龙朔三年(663)十二月载:“庚子,诏改来年元。”下年起首便系以所改“麟德元年”。在分裂时期,若非系年之国。还须写清楚所改年号,如五代以后梁年号系年,卷二六七升平四年(910)十二月载:“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永平。 ”关于《通鉴》纪元系年方式,有利有弊,自宋洪迈以来历有评论,可参《容斋随笔》卷四“《资治通鉴》”条,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年号当从实书”、“史书一年二号”、“通鉴书改元”诸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