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侠儒论:党锢名士的渊源与流变(11)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哲》 牟发松 参加讨论

十一、由苦节而诞节--从党锢名士到魏晋名士
    我们在上面的分析中认为,伊川所谓“名节而不知节之以礼,遂至于苦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学的兴盛激化了儒生数量膨胀和选举资源有限(加之被宦官侵占)之间的矛盾,导致仕途竞争白热化,最终使察举制度诸要素变质、异化,与当初的目标预设相悖,从而走向崩坏。而伊川所谓“苦节既极,故魏晋之士变而为旷荡”,则是与上述察举制度崩坏相表里的名教之治的破产有以致之。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至迟在东汉后期就已见端倪。《风俗通义》卷四《过誉》:
    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举司隶茂材,为高唐令。……为郡功曹所选,颇有不用,因称狂,乱首走出府门。太守以其宿有重名,忍而不罪。后为大将军梁冀从事中郎,冬月坐庭中,向日解衣裘捕虱,已,因倾卧,厥形悉表露。将军夫人襄城君云:“不洁清,当亟推问。”将军叹曰:“是赵从事,绝高士也。”他事若此非一也。
    正如应劭在按语中所说:“《洪范》陈五事,以貌为首;《孝经》列三法,以服为先。”衣冠、冠带,本是儒家礼乐文明的象征,因而成为官吏、士人的代称。前面提到东汉太学生的典型形象,就是“方领”、“长裾”、“矩步”、“进止必以礼”。而赵仲让却“乱首”“称狂”,甚至于当众裸体,这是对当时名节、苦节的反动,并开魏晋名士刘伶、王澄、谢鲲、胡毋辅之、阮放、光逸等“散发裸裎”、“裸体”的先河(102)。而且赵仲让“宿有重名”,甚至连执政梁冀都任其狂放,也许梁冀认为,别人裸体自然是失礼,但对于“绝高士”的赵仲让来说,不过是演绎其高情逸致的“行为艺术”而已。表明士林风气及评价标准正在悄然生变。
    据《后汉书·袁闳传》,闳“少励操行,苦身修节”。其父任彭城相(职同郡太守),他在“省谒”的来往途中,包括在彭城郡界,“变名姓,徒行”,既不肯暴露郡相之子的身份,又不肯坐父亲给他派的公车。其父死于任上,他去迎丧时“不受赙赠”(按照当时惯例是很大一笔钱)。他还拒绝身居高官的叔父袁逢、袁隗的赠馈。这是绝对的廉,到了不近人情的“苦节”地步。袁闳在护父丧途中,“缞绖扶柩,冒犯寒露,体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是一种恪遵丧礼到令人感动的至孝。然而当“延熹末,党事将作”时,袁闳却不著冠服,“散发绝世”,“筑土室”自居。其母亲死后,他竟“不为制服设位”即不穿孝服、不设母亲灵位,与他父亲死时所表现出的至孝绝然不同。东汉初年以来,由三年之丧而六年而二十余年,以至服丧期间饮酒食肉,在丧礼上完成了由苦节向诞节的转变。时人无法适应诸如袁闳那样的由“苦节”一转而至“旷荡”,故称闳为“狂生”,认为他精神错乱了。实际上这是由于袁闳对时局的深深绝望,一并对自己过去所坚持的价值观(名节、苦节)也丧失了信心。这样的“狂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无独有偶,比如列于《后汉书·独行列传》的向栩:“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发,著绛绡头。……不好语言而喜长啸……(后特征)拜赵相。及之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读《老子》、被发、不著士服,长啸,以及当官而不任事,这些在都是尔后魏晋名士的行事特征。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仅限于外表、行为。《后汉书·逸民列传·戴良》:
    字叔鸾,汝南慎阳人也。……少诞节,母喜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礼所以制情佚也,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论者不能夺之。
    按“诞节”,《汉书》卷四十《叙传下》“《汉书》叙”中“陈汤诞节”条,颜注有云:“诞节,言其放纵不拘也。”其意与《晋书·王忱传》所谓“忱自恃才气,放酒诞节”的“诞节”相同,亦同于《世说新语》篇目之一的“任诞”,也就是上引伊川语中的“旷荡”。戴良之学驴鸣以娱其母,岂不是与西晋名士孙楚因王济生前喜爱孙楚作驴鸣,故在济灵前惟妙惟肖地作驴鸣(103) 相似么?重要的是戴良母亲过世后,其兄伯鸾仍恪守丧礼,戴良却“食肉饮酒”,而且悲伤起来就哭,于礼该哭时未必哭。这些都是严重的失礼,但他伤心憔悴(毁容)的程度却丝毫不亚于他依礼守丧的哥哥。更重要的是他不认为自己失礼,其诞节行为自有其理论根据。他认为丧礼是用以限制那些缺乏人伦孝思、邪情荡佚者的,而他对母亲的孝思和哀伤由衷自怀,虽饮酒食肉,也符合礼(别人问他:“居丧,礼乎?”良曰:“然。”),因为对他来说,酒肉吃在口里也是苦的,故身心憔悴。惟其如此,他可以超越礼的限制,包括饮食衣着方面的丧礼规定。他直指礼的人伦本质,而不拘守甚至超越其外在形式,可视为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先声。阮籍服母丧期间照旧饮酒食肉,葬母时“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举声一号,呕血数升”,以致“废顿良久”(104)。实质上也是注重对母亲的天然孝思,而无视丧礼的繁文缛节。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诞节”的戴良已无异于尔后“任诞”的魏晋名士,倘与嵇阮同时,他应是《世说新语》的合适人选,竹林也很可能不止七贤。后汉的另一位“狂生”仲长统,在其《述志诗》中激昂地表白--“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元气为舟,微风为桅,敖翔太清,纵意容冶”(105),更与儒道融合的魏晋玄学家同调(106)。
    读《世说新语·德行》,我们看到,以党锢之祸为契机,“有澄清天下之志”(陈蕃)、“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李膺)的侠气张扬的党锢名士,经由“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汪汪如万顷之陂”的袁奉高之类人物为中介,逐渐演变为“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嵇康)、“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阮籍)的魏晋名士。党锢名士和魏晋名士都是能言善论之辈,却经历了由清议而清谈,由“政治上之实际性质”而“口中或纸上之玄言”,由“指实之人物品题,而为抽象玄理之讨论”的转变(107)。但游侠舍生取义、损己益人的英雄主义气质,儒家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仍是中国士大夫性格特征中最可宝贵的构成之一。汉魏之际的英雄群像中,如三国的创业君主曹操、刘备、孙权(108),都是一身侠气的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