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侠儒论:党锢名士的渊源与流变(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哲》 牟发松 参加讨论

《汉书·游侠传》除前承《史记》列有朱家、剧孟、郭解等布衣之侠外,又将代相陈豨、吴王濞、淮南王安、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名将卫青、霍去病等视为卿相之侠,并择取楼护、陈遵立传:“成帝时,外家王氏宾客为盛,而楼护为帅。及王莽时,诸公之间陈遵为雄。”今读此二传,可知二人与其说是官员,不如说是疏财仗义的职业游侠。楼护初任官谏大夫,“使郡国。护假贷,多持币帛,过齐,上书求上先人冢,因会宗族故人,各以亲疏与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费”。“其居位,爵禄赂遗所得亦缘手尽”。陈遵“放纵不拘”,性嗜酒,好交友,自号酒客,在官不任事,初任公府掾史即“曹事数废”。然其任侠之名闻于遐迩,“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可见楼、陈任官,均不以公事为重,甚至“在官不任事”,实际上是以公事服务于任侠,确如前引《韩非子》所说:“弃官宠交谓之侠”,“有侠者官职旷也”。以“闾里之侠为魁”而入《汉书·游侠传》的原涉,则是因“季父为茂陵秦氏所杀”而辞官为侠,不能自返(详下文),非如楼、陈虽有官职而以任侠为爱好为职业。
    总之,入《史记·游侠列传》者,均为职业的平民游侠;入《汉书·游侠传》者,亦为职业或准职业游侠。荀悦《后汉纪》论中抨击以游侠为首的三游(游侠、游士、游行)有云:“国有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游侠不是国家、法律所认可的正当职业,却仍是一种职业,即以之为生业,乃至事业,包括以其他职业为名为掩护而实际以游侠为职事者,尽管这是一种被官方视为奸民之业的职业。其他以仕、农、工、商诸正业为职业者,即使他们有任侠的气质、习性、作风乃至信念,仍不得视为职业游侠。有些因特定目的一度任侠,或在人生某一阶段特别是少年时代一度倾向于任侠者,亦不得视为职业游侠。
    通过上文对游侠源起、分类的辨析,根据《史记》、《汉书》游侠列传及其他相关纪、传、书志,以及已有的相关前人成果(46),参以“游”、“任”、“侠”的训诂证据(47),我们可以对游侠特别是职业游侠群体的特征作如下大致的概括:
    其一,守信用,重友谊。朋友间“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受人之托,“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履践诺言。
    其二,重气节,快意恩仇。“轻死重气,怨惠必报”,甚至睚眦必报。
    其三,疏财仗义,损己益人,“救人于厄,振人不赡”。而且周济、帮助他人而不自伐,不图回报。
    其四,“不轨于正义”,即不守法律,外于体制或反体制。不从事社会认可的谋生行业(士农工商),以任侠为业。具有经济收入的非法性(如非法经商、“借交复仇”所得。特别是“攻剽椎埋”即“劫人作奸、掘冢铸币”等)、任侠手段的残酷性、集团组织的地下性(黑社会)、集团成员的少年性等特征。
    其五,来源复杂、多样,交游广泛、庞杂,多为外于体制或反体制性质的交往,因而游侠是一种“自由流动的资源”(48),有一定的联系网络、组织形态。
    其六,“侠”含有一种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人格和行为方式(往往跟救助不轨行为联系在一起),往往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如“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的大侠剧孟(49))。
    具有上述特征的游侠群体,主要活跃于西汉时期,活动地域则以首都长安及北方郡县都会最为集中。若就其总体面貌而言,乃属于外于体制乃至反体制的区域社会力量,若就其阶层属性而言,他们算不上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而是依附于其他阶层,游侠或兼商贾、地方豪强甚至官吏特别是乡里胥吏于一身,其群体内部组织的疏密程度则因时、因地、因人而异(50)。
    七、游侠群体由侠而儒的“变节”
    钱穆曾指出:“前汉《游侠》、《货殖》(列传)中人,后汉多走入《儒林》、《独行传》中去。”(51) 这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守文之风”大盛、民间儒业长足发展的结果,从而发生游侠的群体性转变。最早提出“游侠儒教化”的,可能是宫崎市定氏。他将变化的时代确定为东汉,又独具只眼地通过下列史料,谓其转变高潮发生于东汉和帝以降。《后汉书·王涣传》:“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时在和帝朝。同书《段颎传》:“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时在顺帝桓帝之际。同书《郭太〈林宗〉传》附《宋果传》:“性轻悍,喜与人报仇,为郡县所疾。(郭)林宗乃训之义方,惧以祸败。果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敕。”时在桓帝灵帝之交(52)。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游侠的“改节”或“折节”,实际上早在西汉时代就已开始。《汉书》卷七十五《眭弘传》:
    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石立后有白乌数千下集其旁。……孟推《春秋》之意,以为:……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说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孟使友人内官长赐上此书。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秉政,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设袄言惑众,大逆不道,皆伏诛。
    眭孟的“变节”发生在因其先师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而设立五经博士的汉武帝时期,所学亦为董氏所传《公羊春秋》。公羊家一是主张礼乐教化亦即“声教”;一是主张天人相应,禅国让贤(53)。眭孟则是第一个公开上书请皇帝物色贤人、禅让帝位而被诛杀的(其后还有盖宽饶),这应该与他“少时好侠”的经历不无关系。其长大后虽“变节”习儒,学优而仕,但“轻死重气”的任侠性格一如其故。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一家,“人主之威”即如汉文帝时贾山《至言》所说:“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54) 但西汉一代,敢于犯颜直谏者仍不乏其人。如当面说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骂丞相公孙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的汲黯,本传即称其“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其谏,犯主之颜色”(55)。《汉书》卷六十七《朱云传》:
    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云素好勇,数犯法亡命……迁杜陵令,坐故纵亡命。……云(于朝会上)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成帝)问:“谁也?”对曰“安昌侯(丞相)张禹。”上大怒。……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