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熊铁基 参加讨论

那么石渠阁这次讲论经义的意义何在呢?宣帝之时,经学主导的地位基本确立了,经学发展得很成熟了,师法家法发展得很厉害,各家各派的经学都有要争自己的地位,争立博士,《汉书·百官公卿表》说:
    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
    黄龙元年是宣帝的最后一年,未见具体记载,也许就是指宣帝时期。具体的只见上述甘露三年的记载。增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几个博士。实际上与梁丘《易》同时的施、孟《易》也是立了博士的,(见《儒林传》)。又如上述大、小戴是“以博士论石渠”的。总之宣帝时增设了一些五经的博士。《谷梁春秋》增立博士的具体情况,《瑕丘江公传》有所记述:
    乃徵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此处似又非石渠),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輓伊推宋显、谷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谷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谷梁》,由是《谷梁》之学大盛,庆、姓皆为博士。
    就不知此“殿中”议与“石渠”议是否一回事?至少是前后相连之事,这说明新的经学派别博士之立,是要经过认真讨论和评议的。
    总之,石渠阁会议是一系列讲论经义的代表,除了涉及博士增设的问题之外,经书的同异、是非是要具体讨论的,这就直接关系到学术的具体内容。
    (四)刘向、刘歆父子校阅群书
    这种意义、影响深远的大事,史书记载比较简略,成帝时诏刘向校经传诸子,其子刘歆卒其业,《汉书·艺文志》有一个概括的记述,已如前引。实际上这件重大举措,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其结果影响甚大。
    根据分散的资料,我们看看刘向、刘歆父子及许多专门家做了一些什么整理工作。首先,他们就中、外藏书进行了一翻分类清理。所谓“中”,应该是国家所藏图书,但是国家藏书之所不少,石渠阁、天禄阁、蓝台、石室乃至太常、太史等处都有藏书,就不知刘向他们是否全都参考到了?“外”,应该就是一些私人藏书。曾搜集过中、外之书是可以肯定的,这可以从刘向当时所写的一些书录中看出,例如《晏子叙录》说:
    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
    又如《管子书录》说:
    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太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篇以校。
    现在可见的七、八篇书录都是如此。
    这里又透露出另一个很普通而未被重视的现象,在书写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书籍大多是单篇流传的,很少有如后世完整的某一部书,而刘向等人的工作,倒是做了“整部”书的工作。他们搜集、参校之后,就除去重复,各种本子互相补充,整理编次,如上引《晏子书录》又接着写道:
    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
    他们的整理是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的,这篇《书录》最后又写道:
    晏子盖短,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第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