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改宗摩尼教新探
据文献史料记载,回纥①本铁勒十五部中之袁纥,至隋称韦纥。回纥首领世袭,部落由九个氏族(姓)组成,即可汗所出的药罗葛(亦作夜落纥、夜落隔等),以及胡咄葛、啒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解嗢素、药勿葛、奚耶勿,因而也被称为回纥九姓。隋唐之际,回纥部落居于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和其他铁勒诸部一道役属于突厥。然而,东突厥汗国的最后十余年不断发生动乱,终于在745年被异教的铁勒诸族所建回纥汗国取代。回纥汗国信摩尼教,这现在应属历史常识。回纥改宗摩尼并以之为国教的原因,学界也有不少研究。②本文则想换一下视角,主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改宗前的回纥政治史 实际上,所谓“异教”只是相对于信奉拜火教的突厥而言。据研究,回纥改宗摩尼教是在公元763年,即汗国建立以后第三代统治者牟羽可汗移地健时候的事。③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使回纥在汗国建立以后又引进一个系统宗教并以之为国教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回纥改宗摩尼前的历史概况。 唐初,回纥附薛延陀,与相唇齿,树牙独乐水(今蒙古土拉河)上。贞观初,回纥与薛延陀共同反抗北突厥,并助唐攻灭之。贞观十九年(645),回纥又助唐灭薛延陀。次年,唐朝在漠北铁勒诸部置六府七州,以回纥为瀚海都督府。然回纥自称可汗,置官皆如突厥,又置内、外宰相,以及都督、将军、司马之号。东突厥汗国复兴,回纥与契苾、浑、思结等部曾迁甘、凉之间(今甘肃张掖、武威一带),留居漠北的回纥余众则被东突厥所役属。天宝元年(742),回纥与葛逻禄、拔悉密一起攻杀东突厥乌苏米施可汗。天宝三载(744),回纥酋长骨力裴罗联合葛逻禄破拔悉密,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徙牙乌德鞬山、嗢昆河(今杭爱山、鄂尔浑河)之间,建立起回纥汗国。明年,灭东突厥,尽有其地。回纥汗国的疆域“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④唐朝册封骨力裴罗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此后,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定制。 我们注意到,作为铁勒十五部之一的回纥部落,自魏晋末见于历史记载⑤,至唐天宝年中联合其他部落建立汗国,历三百五十余年,长期雌伏于其他强权统治之下,不仅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连稳固的酋邦联盟也没有形成。贞观年间唐灭薛延陀后在漠北置六府七州羁縻,回纥部瀚海府仅为其中之一,所谓“自称可汗置官皆如突厥”,不过是羁縻制下的自慰行为,并非真的建立起了汗国政权。 史书上记载经常与回纥部一起活动的铁勒部落还有仆固(仆骨)、同罗、拔野古、契苾、思结、浑六部,又有多览(多览葛)、阿跌、阿布思部,合称九姓乌古斯(Toquz Oghuz,乌古斯=铁勒)。但是九姓长期以来并没有组成稳固的联盟,例如,《新唐书·安禄山传》:“禄山不得志,乃悉兵号二十万讨契丹以报。帝闻,诏朔方节度使阿布思以师会。布思者,九姓首领也,伟貌多权略,开元初,为默啜所困,内属,帝宠之。禄山雅忌其才,不相下,欲袭取之,故表请自助。布思惧而叛,转入漠北,禄山不进,辄班师。会布思为回纥所掠,奔葛逻禄,禄山厚募其部落降之。葛逻禄惧,执布思送北庭,献之京师。禄山已得布思众,则兵雄天下,愈偃肆。”⑥阿布思曾为漠北九姓首领事亦为《旧唐书·突厥传》的记载所证实:开元三年(715),“其秋,默啜与九姓首领阿布思等战于碛北,九姓大溃,人畜多死,阿布思率众来降。”阿布思为九姓之一反为回纥所掠,可见其关系状况并非密切亲近。 天宝年间与回纥共同起兵反抗东突厥从而建立汗国的是葛逻禄和拔悉密。后两部与回纥的关系,据《新唐书·回鹘传》的说法:“(回纥)骨力裴罗立,会突厥乱,天宝初,裴罗与葛逻禄自称左右叶护,助拔悉蜜击走(突厥)乌苏可汗。后三年,袭破拔悉蜜,斩颉跌伊施可汗,遣使上状,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天子以为奉义王,南居突厥故地,徙牙乌德鞬山、昆河之间。”同传《葛逻禄附传》则说:“天宝时,与回纥、拔悉蜜共攻杀乌苏米施可汗,又与回纥击拔悉蜜,走其可汗阿史那施于北庭,奔京师。葛禄与九姓复立回纥叶护,所谓怀仁可汗者也。于是葛禄之处乌德犍山者臣回纥,在金山、北庭者自立叶护,岁来朝。”怀仁即上述回纥建立汗国的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又据《拔悉蜜附传》记载:“为葛逻禄、回纥所破,奔北庭。后朝京师,拜左武卫将军,地与众归回纥。”故本传说:回纥九姓“后破有拔悉蜜、葛逻禄,总十一姓,并置都督,号十一部落。自是,战常以二客部为先锋。”由此可见,东突厥汗国灭亡前后,北方草原上既没有巩固的部落联盟,也没有稳定的权力传承体系,直到回纥汗国建立还是如此。 然而还不仅如此,既然回纥部落内部就有九姓(氏族),那么史料所谓“葛禄与九姓复立回纥叶护”就应当认为是另有“九姓”参与了葛逻禄拥立回纥叶护为可汗的行动,这里的“九姓”当然可以理解为曾经以阿布思为首领的漠北铁勒九姓即九姓乌古斯。可是我们看到:“布思为回纥所掠,奔葛逻禄,禄山厚募其部落降之。葛逻禄惧,执布思送北庭,献之京师。禄山已得布思众,则兵雄天下,愈偃肆。”⑦就是说,铁勒九姓中的阿布思人众被裹挟参加了安史之乱。而且,《安禄山事迹》明确记载: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九日,禄山起兵反,以同罗、契丹、室韦曳落河,兼范阳、平卢、河东、幽、蓟之众,号为父子军,马步相兼十万”⑧。尽管《新唐书·回鹘传》同罗附传说:“安禄山反,劫其兵用之,号‘曳落河’者也。曳落河,犹言健儿云。”似乎同罗部众和阿布思一样也是被迫参与叛乱的。但是用数据库软件搜检两《唐书》,有关同罗部落伙同安史部众进行叛乱的记载颇不少,如“时同罗部落叛,禄山北掠朔方,子仪率怀恩迎击,怀恩子玢战败降虏”⑨;“(回纥葛勒)可汗自将,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合讨同罗诸蕃,破之河上”⑩。因此可以认为,虽然当时回纥汗国已经建立,铁勒九姓中的阿布思、同罗却并不认同回纥,反而认同勾结突厥残余的安史叛军(11)。甚至九姓仆骨也有参与叛乱,成了突厥贼众(12)。如《新唐书·韩游瓌传》:“安禄山反,使阿史那从礼将同罗、突厥五千骑伪降于朔方,出塞门,诱河曲九蕃府、六胡叛,部落凡五十万”;同书《郭子仪传》的记载则是:“贼将阿史那从礼以同罗、仆骨骑五千,诱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数万迫行在。”无论如何,直到安史之乱持续过程中,即回纥汗国成立已经三代可汗,九姓铁勒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回纥部为中心有别于突厥人的族群凝聚,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认同回纥汗国。可以说,完成这一文化改造和整合,才是汗国第三代统治者牟羽可汗的历史使命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