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英国虽然一直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但只是从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才开始真正崛起,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无可撼动的世界性强国。促成近代英国崛起的要素包括: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国家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从而激发了英国的潜能;运行良好的国债体系使英国政府得以聚集对外进取所需的巨额资金;不断壮大的海军力量及其“蓝水”政策使英国拥有了保障国家安全和进行海外开拓的有力工具;既面向欧洲大陆又面向海外贸易及殖民地的双向战略使英国在维持欧陆均势的同时全力拓展海外战略空间。 关 键 词:英国 崛起 大战略 海权 国际关系史 作者简介:计秋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近代英国的崛起给予了很多关注,相关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一些著述强调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以致给人一种印象,即近代英国的崛起主要归因于在英国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这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觉。因为,所谓“崛起”,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在它所处国际体系内力量排位的快速提升,成为该体系内的一流大国;至于数一数二的顶级大国继续壮大的历程,或一流大国之间的相互赶超,则不应划入“崛起”的范畴。换言之,“崛起”不是指一国力量“绝对值”的不断提高(因为近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的绝对力量都在不断增长),而是指较弱小国家之国力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相对值”的急剧上升。就此而言,英国从1688年之前的一个欧洲二流国家壮大为1763年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在此之后发生的工业革命,虽然促使了英国经济实力之绝对值的急剧提升,使其工业生产能力遥遥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但它仅仅是巩固和增强了英国已有的大国地位,或者说是促使英国崛起后的继续壮大。 一些研究近代前期历史的著作涉及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崛起,如美国学者马汉的经典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①戴维·希尔(David Jayne Hill)的《欧洲国际进程中的外交史》第3卷、②英国当代学者杰瑞米·布莱克(Jeremy Black)的《系统的野心?1660—1793年间的英国对外政策》和《18世纪英国议会与对外政策》、③P. J. 马歇尔主编(P. J. Marshall)的《牛津英帝国史》第2卷(18世纪)、④哈维·费思克(Harvey E. Fisk)的《1688年以来的英国公共财政》⑤以及多萝西·马歇尔(Dorothy Marshall)的《18世纪的英国》⑥等。但这些分析精细、见解深刻的著作或者只是着力探究英国崛起进程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是没有带着“崛起”的问题意识来进行阐述,因此都未能展示近代英国崛起进程的整体面貌。 如同任何大国的崛起一样,近代英国的崛起是在国际战略环境、国内社会经济基础及政治制度、国家对外战略选择等多种要素推动下逐步实现的。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英国崛起的基本轨迹、影响这一轨迹的诸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考察这段时期内英国国内基础与对外战略之间的互动作用,以求更清晰地理解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和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