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有必要先对概念(或称定义)问题做一申述,以为讨论的 前提。这里所谓“历史学”,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历史学,或称历史科学,即 研究人类...
李昉,字明远,宋代深州饶阳人。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宋太宗时 曾两度拜相,是典型的循吏。《宋史·李昉传》只注重他的循吏生涯,而忽 略了他作为宋初文献整理大家的地...
一、1945至1980年:史书编撰的两大支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70年代末,占主导地位的史书编撰方法立足于以下三个支柱 :结构史学,量化研究和心态史。 结构史学立足于精确的社会...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社会史研究高潮迭起,至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史学界一大流派纷呈的显学。尽管学界对社会史的理论界定分歧多多,如“交叉说(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方...
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大师罗振玉的生平,最重要的著作有两种:《集蓼编》为罗氏晚年 所撰的自传体回忆录,《庭闻忆略》则是罗氏长孙、当代著名文史学家罗继祖教授记述 与祖父共同...
一、中国古史分期的争论与八种“封建说” 1919年以后,中国学者开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中国历史的发展,由此构筑了中国古史 分期论辩的基础与前提。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古...
大约从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开始,梁启超将精力逐渐转向史学,直到1929年因病去 世,在史学上做出了丰厚的建树。梁启超史学开中国史坛之新风气。他既是“新史学”思潮 的开创...
中国史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对史学进行反思的“史学史”之因素很早就产生了, 但作为一门学科,在20世纪以前,中国史学史却没有产生,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问 题才被提出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完成了由传统史学向现代新史学的嬗变,成绩斐然。留 学生创荆披莽,前驱先路,是中国历史学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 一、留学生与中国现代新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新史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研究的范围涵盖了 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会史的各个领域,其史学思想对各国史学研究都具有广泛的 影响。(注...
我国古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除纸质的古籍(以下简称常规古籍)外,还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竹简、帛书、石刻、砖文、印章、题记(以下简称特殊古籍)等。据不完全 统计,...
一、学术经历和成果 金冲及先生1930年12月生于上海,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是新 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近代史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这个领域内取得了不少开...
人文精神是各个学科领域都应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学科内容和性质,又决定 了文史哲等学科与这一问题的关系尤为密切。在科学与人文的张力未见缓解的今天,从 不同角度彰...
王世贞的史学成就在晚明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看作是晚明史学水平的主要标 志。王世贞,生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卒于万历八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周谷城是一位广收博采、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的研究广泛涉及历史学、政治学、哲 学、社会学、美学等领域,而且都有独到深刻的见解。他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学术创新 、敢于坚持...
在民国初年,除了王国维、陈垣、胡适、梁启超等人在历史研究上的创新和建树之外 ,推动史学前进的还有历史观领域的新变革。这一时期,在政治黑暗、思想空气恶浊的 一片荆天棘...
“史表”创始于司马迁。它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简明的表格标列,省去记载之冗繁。 《史记》十表具有开创性,司马迁不仅以简明的表格列出重要史事,而且为每一篇表撰 写了提挈史...
中国的传统史学,存在着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两条相互联系的轨道,这种特点是中国古代史学及其连绵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的意义上,没有赓续不衰的官方史学,就没有中国古...
期刊杂志是具有一定标题的定期出版物,是人们记录、传布、保存知识和信息的主要 载体之一,其早期的发展历史与报纸的演化过程是重合的,两者呈现交叉的形态,晚近 以来逐渐分...
一、清代以前对《春秋》之“义”和“事”的认识 据孟子所说,《春秋》这部书系由孔子所作。《孟子·滕文公下》云:“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