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系统论表明:世界...
帝王观念,即各种有关帝王的理论、思想、心理、情感、态度、信仰的总和。各种帝王论,即思想家有关君主的政治思维,则是理论化、个性化、典型化的帝王观念。 在中国古代,帝王...
有明一代,私家著史者蜂起,撰述态度认真、严谨且能具史才、史识者,其实为数不 多,研习者须披沙拣金,予以鉴择。隆庆、万历年间,魏显国力撰通史《历代史书大全 》一书,成...
习惯法,通常是相对于国家制定法而言的,它是特定群体共同意志的体现源于社会中业已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习惯。民族习惯法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本民族的习惯法...
中国史研究、特别是“康乾盛世”乃至19世纪中国社会研究,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 误区,似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和澄清。 一、“传统”与“近代” 20世纪后半期的史学研究较为彻底...
谢济在《郭沫若学刊》2004年第2期发表文章:《郭沫若殷商人殉人牲研究的意义和影 响》指出:郭沫若很重视殷代人殉人牲的史实,作出其为殷代奴隶社会的证明的论断, 很有意义,并...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五德终始说宣扬五种自然力量依某种规则循环运转,这种对自然的关注, 与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如果可以把这种观点纳入自然理性的范畴...
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他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也是乾嘉年间主流派学术的重要代表人物。钱大昕的治学,既有“义理”的支撑,同时也充满着热切的“ 现实关照”,...
当代职业历史学--更广泛地说--历史文化的更新是在下述基础上发生的:近代欧 洲理性主义的危机,摒弃古典的决定论、对客观性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掌握,摒弃通过普 遍规律来观察世界...
妇女史在当今中国大陆虽非显学,但与往昔的萧条局面相比,可以说是发展迅猛、成 果不凡,已经在史学殿堂获得了一席之地。妇女史的飞跃发展,始于改革开放的新历史 时期。本文...
纵观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史学,历史考证是史学家们使用的最为普遍的研究方式与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历史考证学的研究成果分量最为厚重,许多著名的史学家,如王国维、陈...
在早期敦煌学史上,日本的狩野直喜和中国的王国维两位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可谓一段佳话,值得我们今天回味,也为我们今天发展中日学术交往树立了楷模。 狩野直喜(1868-1947年)...
比较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比较方法运用得当,对于推进认识能力、开阔视野、增加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范文澜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和《中...
作为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注”之首的裴松之《三国志注》(注:其他三种为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参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 十“《世...
冯友兰先生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哲学史家。从成名作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到《中国哲学简史》,再到晚年定论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哲学史的研...
这些年来,由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和冲突越来越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关心的大事。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已经日见重要,形势逼人而来,使我们不能不关心甚至警觉。...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思潮循建筑、艺术、文学、哲学、文化领域依次前行,80年代末,它广泛介入史学领域(注:事实上,海登·怀特建构的历史话语的比喻 理论应当归为后...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28-1976年的资料积累期,1977-1985年的初步探索期,1986-2000年的全面开展期。2001年以后,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苏联史学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成就与失误交织的双重变奏中,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进程。如今,苏联这个国家虽已解体,但苏联史学作为一份历史遗产,并...
历史哲学的创始人维柯曾言,历史比自然更容易理解,因为自然外在于人,而历史则是人自己的历史。但是,人离自己最近,也离自己最远,自我认识永远是人要面对的课题。当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