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乃是我们研究历史科学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义理”是中国古代史学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念,中国史学创始之作的《春秋》即有:“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通史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在把握和叙述历史大势方面的成就,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史记》有《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关于农民革命的自发性,在讨论中国农民战争史问题时涉及最多。有的同志认为农民革命的自发性决定了农民革命不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农民革命反对封建制度,就是否定了农民革命的...
文化这一概念是伴随近代民族国家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在欧美产生的。当北大西洋国家开始建立世界霸权的时候,文化成为知识界关注的对象。今天,把欧洲在全球扩张时代的冲突看作文...
在我国丰富的史学遗产中,传统史学方法论积厚流光,与时俱进,无疑是璀灿夺目的瑰宝。历代史学家在其反复曲折的史学实践中,探索乃至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史方法,时至今...
“通古今之变”是司马迁提出的撰写《史记》的一个宗旨。把古往今来的历史贯通起来,从中考察历史的发展变化,在两千多年以前,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是一个创举。它对我国历史学的...
如果说,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为历史作总结,那么史学史家的工作就是为历史学家做总结。前者是对往事的思考,后者则是对历史学自身的反省。史学的自我反省是史家从自在走向自觉和...
20世纪很快就要落下历史的帷幕了。在这个世纪中发生的全球性巨变,超过历史上的一切时代。这个巨变的历史进程,我们用一个新的词汇加以总括,那就是“现代化”。 正在世界范围...
“受天下之瑰丽与泄天下之拗怒。”这是近代进步思想家袭自珍在《送徐铁孙序》中所标举的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司马迁的《史记》正是臻于这样境界的一部伟大著作,他的“发愤著...
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最大特征,故而人们往往用“清代汉学”一语赅而括之。但实际上,汉学的对立面宋学,亦即理学,在有清一代,却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表现在理学一...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时代转变与回旋的速度之快的确令人目迷五色,应接不暇。在这种社会转型与文化演变的时代,历史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这种古老学科与现当代各种...
不久以前,北京史学界的一些同志曾就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志主张今后不要再采用这种提法,以免产生种种流弊;但另外一些同志则认为这个口号本...
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九五”重点,得到历史和考古学界的热烈支持。自忖历史知识浅薄,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想到,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全民族,属于世世代代的...
21世纪的历史科学将如何?能否预见其发展的进程和逻辑?不用说,如果从历史主义原则出发,并且在对人类发展以及20世纪历史科学本身趋势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在揭示其暂时还处于...
1984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一、二届会长吴晗教授诞辰75周年,逝世15周年,北京市历史学会决定编辑出版《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共4卷本,分别于1984年9月、1986年...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有没有思想武器?有什么样的思想武器?是史学界有争论的问题。刘其发同志发表于《江汉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的《试论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一文,就农民战争...
两宋史学,著述宏富,流派纷呈,考据学异军飙起。诚如王国维所说:“考据之学,亦至宋而大盛。”(王国维《静庵文集续编·宋代之金石学》)这一时期,考据蔚然成风,较有影响...
所谓门阀制度,本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规定的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制度。但实际上,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特权横行,封建官僚的门阀化现象都是难以避免的。在朝代...
陈垣,号援庵,广东省新会县人。生于公元一八八○年(清光绪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卒于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一日,终年九十一岁。 陈垣同志是我国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在国内外史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