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嫩江流域是我国学者最早接触细石器并进行考古发掘的地区,该地区的细石器考古工作已有80余年的历史。早期的田野考古工作仅集中在昂昂溪附近,随后在嫩江中下游地区开...
摘要: 招魂葬主要盛行于东晋和唐代,是一种针对非正常死亡而遗体不可得者的特殊葬式,以特殊方式体现了墓葬的藏形和安魂功能。墓葬功能的改变是招魂葬出现的重要原因,汉代以后墓...
雕塑、洞穴壁画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艺术创作,在史前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是探讨史前人类生活、信息与思想传递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本文将聚焦雕塑,重...
中华民族素有“盛世修典”的传统。2013年3月14日,云冈石窟研究院与青岛出版集团签订了一项重要的出版协议,即由青岛出版集团投资,云冈石窟研究院编著《云冈石窟全集》。历时七载...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摘 要: 汉代是我国古代墓葬发展的重要时期,墓葬以封土表层为界形成了内部与外部两组不同的内容。随着发展,墓葬的内外两重空间体系正式形成,与之同步...
江西师范大学海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摘 要: “海昏”是赣鄱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文化遗存, 具有古越文化的历史积淀, 奠定了海昏设县和封建侯国的基础。海昏侯国的建立不仅带动...
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 摘 要: 邯郸地理位置独特, 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选取了磁山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大司空文化等考古学文化, 对邯郸地区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 要: 目前, 殷墟文化分期有三种体系:邹衡先生的四期七组说、安阳队原四期七段说、安阳队新洹北与殷墟两大期六小期说。安阳队将洹北与殷墟区分开来...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 对良渚末期遗存学界已有诸多讨论,在比较诸家观点的基础上,以好川墓地各种演变规律清晰的典型器物和组合为标尺,并结合年代分期较明确的海岱地区考古学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 要: 公元前一千纪后半, 是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人群移动和文化交流逐步兴盛的一个时期。考古发现和比较研究表明:韩国完州郡上林里出土的“中国式...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国日益强大,维护其统治的礼乐制度不断被破坏和违背,以郑音为代表的新乐挑战旧乐,即是此时期变革的一个缩影。郑国社会...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摘 要: 春秋中晚期的原始瓷器类单一、器形简单,以日用的盅式碗占绝大多数,少量盘与罐类器物,少见或基本不见礼器类器物,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衰退现象。这一...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摘 要: 通过讨论认为庙底沟遗址第二期H568、H570属荆村文化。荆村文化的陶平底罐形鼎与西王村三期文化同类器为一脉相承。通过东关文化陶斝与鬲的演变, 可知三里...
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 摘 要: 简帛学的形成发展已逾百年, 但当前作为简帛学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简帛学史研究, 既往虽做过一定工作,...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丧葬研究理念,指出考查下葬人群在整个社会人口中所占比例的意义,并强调时代背景之于墓葬分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二里头墓葬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摘 要: 本文以有关秦始皇帝陵的历史文献入手, 梳理了建设前及过程中的工程难题, 结合陵区自然环境、地下水位与地质概况, 以及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的遗存分布, 认...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雉亚科; 骨骼形态; 鉴定标准; 家鸡起源;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5YJC780001)的阶段性成果 前言 据统计仅以2011年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 要: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 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 要: 本文细致梳理了殷墟遗址所见的马衔、马额饰、轭首、兽形铜扣和带环铜箍等五类车马器。指出这些器物是在殷墟时期新出现,但是在西周以后发生了...
曹兵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课题编号17@ZH018);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7-JBKY-19)"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