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台海两岸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均深受革命党视角影响,近年来,有学者试图以“现代化范式”作为替代的可能选择,却因其浓厚的美国化色彩受到学界质疑。也许包容多种脉络、...
【内容提要】 两宋时期的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宋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史学出现义理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史学趋势...
【内容提要】 西汉末年兴起了一次复古改制风潮,国家祭祀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成之际,匡衡初发郊祀改革之议。建始元年,南郊郊祀制度得以实施。以匡衡为首力主郊...
摘要: 在上海银行公会的呼吁和积极参与下,1920年代北京政府对内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日益严重的内债危机得以缓解,金融市场也日趋活跃。上海银行公会关于内债整理的意见...
摘要: 诉讼档案中女性当事人的供词和笔录,记录了她们在公堂法庭之上的言词。这些档案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们说明女性自己站在了公堂法庭之上,直接面对知县、法官以及对方,并...
【内容提要】 近代四川著名历史学家刘咸炘一生从事教学活动,先后在尚友书塾、敬业学院、国立成都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做过塾师和教授,撰写了大量有关历史教育方面的论著。在教...
【内容提要】 秦汉社会存在两种“天下”:一种在地域上总括塞内“中国”与塞外蛮夷,另一种则仅包含塞内“中国”之地。但总体而言,“天下”以“中国”为核心,“中国”又以“...
【内容提要】 人人共享文明成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追求。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是公众考古学(publicarchaeology)讨论的范畴。这是国内目前方兴未艾的一个考古学分支,各方都在积极...
【内容提要】 本文用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汉、宋《春秋》学著作条目及相关文本为依据,从著述形式、经传关系、三传关系、理论学说等四个方面...
摘要: 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王照向清廷的“自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投案,其中的内情也不能完全依据其自述来解释。现存台北故宫的清代档案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原始依据;当时津...
摘要: 在国际关系史上,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对国际体系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19世纪末日本崛起后,用武力摧毁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封贡体系,尝试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殖民帝国体...
【内容提要】 瓷器和丝绸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最主要输出品,根据世界各地出土和传世的中国输出瓷器,可以部分地复原不同历史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甚至可以根据出土的...
【内容提要】 封贡体系的概念命名、指导理论与维系动力机制是封贡体系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密不可分;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内在地左右着封贡体系的研究...
摘要: 从多民族国家建构视角探讨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民族国家或国民国家、近现代主权国家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前,清朝实现了“大一统”...
【内容提要】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本源自历史本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史学的发展,人们对过往历史的认识不能不依据史书所记载的“历史”,这是从客体到主体,再由主体到客体循环...
【内容提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研究难以离开西方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中国史家从悲愤走向自信,因此近现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学术信心重构的心理史。中西史学理论...
【作者简介】 刘静贞,历史学博士,(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是宋史还是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历史? 我的研究兴趣一直偏向“人”,无论是讨论北宋前期的皇权发展,还是宋...
【内容提要】“ 会通”思想作为一种古老的宏观考察社会历史变化的历史观念,经司马迁的深刻理解和《史记》的运用与彰显,在中国史学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从中唐至...
【内容提要】 起源于新史学的社会史学,以书写人民大众的历史为其区别于其他历史研究的身份特征。新文化史研究历史上的大众文化,因而具有社会史学的属性。战后兴起的新社会史...
【内容提要】 1956年的教授分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国家层面上讲,它是中央调整对高级知识分子政策的产物;对于教授群体而言,则是一项事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