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调整了外交总战略,从“一边倒”、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美帝逐步转变为同时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并相应地提出了“第二中间地带”理...
【内容提要】 有“宗室特出之英”之誉的寿富面临甲午变局,应时而动,其因宗室身份,预设发言对象主要为旗人,而关心焦点仍在一朝一国之变法图存,非为“种族”问题。质言之,...
【内容提要】 夏克刀登(1900—1960)谱写了传奇的人生:从担任德格土司属下的涅巴起步,曾组织民众抵抗、阻止藏军在德格土司地界横征暴敛,进而驱逐藏军;1936年红四军来到甘孜等地...
【内容提要】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
【内容提要】 除正式的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之外,贯穿于各项管理规则之中的保人制度成为近代青岛管理乡村移民的重要手段。近代城乡流动相当自由,但有关保人的制度规定,对进城的...
【内容提要】 对18世纪礼制转变的讨论似乎不应局限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思考范围,而应把它置于更复杂的制度与民间生活的互动网络中予以全面把握。由此,不但要注意礼制的内涵与...
【内容提要】 明代生活史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吴晗对仕宦阶级生活的开创性探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伴随文化史、社会史、社会生活史的兴起,才得以正式开展,有...
【内容提要】 本文以沈从文《忆北平》为线索,论述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征服中国,采取军事和政治、蚕食和吞并并用之诡计,蒋介石及宋哲元、张自忠均曾陷入日本设置之陷阱。卢沟...
作者简介: 侯杰(1962-),男,汉族,天津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与讨论者: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朱文广、王小蕾、王凤、师卓、杨帆;硕士生花少辉、刘文慧...
摘要: 清代的巡幸制度从内容上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代皇帝的出巡活动,二是与皇帝出巡活动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清代皇帝出巡频繁,特别是康熙帝和乾隆帝。他们出巡的足迹,南...
北宋制度的精致程度是惊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权制衡。用宋人自己的话来说,“上下相维,内外相制”,目的就是让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个人、群体或机构都没有可能大权独揽,动摇...
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刻绘有数量众多的墓主像,其在表现手法、种类、功能与观念等方面与中原汉人墓主像存在较大区别。 胡汉墓主像各异 据学者研究,中国墓葬刻绘墓主像可以溯源至...
【内容提要】 甲午战争期间,朝鲜在日本的压力下,正式切断与中国的宗藩关系。甲午战后,清帝国一直没有遣使缔约,也未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回避“是否承认朝鲜独立”的问题。...
【内容提要】 唐代“开元后礼”的建设可以分为不同时期,开元后期与天宝时代以皇帝为首对《开元礼》所建制度大兴改革,并建立国家祭祀中的道教崇拜体系。安史乱后面临对《开元...
【内容提要】 在汉代,人们对祖先的祭祀由宗庙移至坟墓之前,并修祠、立碑、植树,定期进行洒扫、祭拜等活动,使墓祀成为祭祖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既有别于前代又不同于后代的...
【作者简介】 杨铭,本名杨明,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员。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的官吏系统说:“其官有大相曰论苣,副相曰论苣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
【内容提要】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
【内容提要】 关于宋高宗赵构“朕最爱元祐”一语,应该放到南宋初年政权重建的过程及具体政治情景中去理解。南宋政权重建的最初历程是两次政权转移:一是从张邦昌至孟太后,二...
【内容提要】 东晋十六国以前,户籍文书以简牍为书写材料,造籍耗时费力,典藏需要相当的空间,而且查阅也相当不便,因此,中央及地方州、郡不具备收藏户籍的条件和意义,其时...
【内容提要】 太平天国运动初起,清廷乐观估测战局,为求速胜,不惜将内帑、部库实银尽力拨解。太平军攻伐金陵之际,部库陷入空虚,春秋拨册俱空,清政府接连召开高层会议,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