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庐江民》是唐代《宣室志》中一则志怪小说。通过历史语境与文本分析,可确定《庐江民》描述的是唐代江淮地区胡人举行祆教仪式泼寒胡戏的场景,所记录的仪式细节为祆教...
摘要: 中国近现代以来与科学建构密切相联的是关于破除迷信的表述及实践。自晚清以来迷信一词在中国经历了概念的译介、思想的论争之后,1920年代开始有知识分子对迷信问题进行...
内容提要 :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发展,“历时性”地呈现先秦、魏晋南北朝、晚唐宋辽金元和明中叶到近代四次民族大融汇。基于长城内外农耕、游牧生产方式的世代并存,...
摘要 :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有诸多关于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传记,是系统记述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与国家发展关系的历史文本,通过对这些历史文本书写的分析,可以看到多...
被称为世纪经典和文化长城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在20多万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数百位民间文学专家的参与工...
【摘要】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而且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观点,使清朝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满族与汉、蒙、藏、回等民族的关系并制定出合...
【摘要】水西安氏彝族本为罗鬼国所领之一部,经过不断转辗迁徒最终在今黔西北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地方政权。其政权形式固然不乏自身地域或民族特点,但也有明显的仿效汉文化制度...
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逐渐加深、拓宽。游牧部落也在丝绸之路的拓展下走向更广阔的宜居地。楚瓦什人的祖先便是公元前后游牧到伏尔加河畔的中国北方游牧部落的后...
内容提要: 石勒自称其政治名号,肇始于光初二年(319)正月与刘曜的交恶。这一交恶是刘聪与石勒矛盾延续的结果。随后石勒一度担心“假尊窃号,取讥四方”。刺激其自号的是刘曜在...
【摘要】东汉时期,汉与匈奴不再是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布在凉州刺史部各郡的羌人,与朝廷不断出现矛盾冲突,汉羌民族关系成为东汉王朝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汉羌之间的矛盾...
摘要 :打箭炉位于川藏交界处,元明以来已设土司进行管理。清前期打箭炉地区强震频发,官府积极开展救灾,官员在震后将灾情逐级上报,驻军维护震区社会稳定、参与救灾。在救灾...
摘要: 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一直为中西文化比较的思考元点,在神话学、比较文化学和人类学领域均多论述。集中而论,20世纪后期的研究与20世纪早期重复者众,而继之理论前提,以...
内容提要 :本文从礼仪制度的视角,通过对比礼部和理藩院两大机构管理境内族群的不同分工,探讨了清朝在区分族群、整合多族群文化方面的努力及其政治价值。清朝对众多族群和文...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一生致力于人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总结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多注重于他对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研究中对中国民族系统分类的贡献,也有人注...
摘要 :西南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流动性和交融性的区域,物在其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媒介和角色。研究者通过对物质文化交流和交换现象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区域社会体系的复杂...
内容提要 :百济族源是多元的,不过其族源大多可以追溯至古老的秽貊族系。活动于辽东东南部及朝鲜半岛的秽貊族系经长时间发展,演变为秽人、貊人、古朝鲜人、夫余人、沃沮、高...
【摘要】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部乃至域外世界的交通枢纽和经贸通道,也是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凝结形成、多元文明体系的互...
我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70周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坛。我从事的是佛教考古研究,长期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所以,我想从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构成的敦煌文化遗产的包...
摘要: 杨庆堃所著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的一本经典之作,但学界对其核心概念混合宗教(diffused religion)和独立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存在诸多误解。这组概念脱...
【摘要】清前期西南边疆的民族政策随着全国与西南边疆的局势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于顺康雍乾四朝在西南边疆实施了合理的民族政策,使得西南疆域日益巩固,西南边疆民族对清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