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虽然亚、非、拉地区是当代跨国移民的最大来源,但每个区内,除武装冲突引起的难民外,因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口跨国迁移亦十分活跃。在亚洲,除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因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吸引大量外籍劳工外,经济发达的日本也因受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影响,入境的外籍劳工在1990年已达136.2万。同年,在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工作的外籍劳工达800多万。在非洲,从圭亚那和马里等周边国家流向科特迪瓦沿海地区的农业劳工在1980年已逾300多万。1990年拉丁美洲的外来移民达到750万,接受移民的国家主要有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参见联合国人口处:《国际人口迁移与发展:简明报告》,第11~12页;汗纳·兹洛特尼克:《1965年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已有数据展示的问题》(Hania Zlotnik,"Trend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Since 1965:What Existing Data Reveal"),《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tion)第37卷第1期(1999年)]。 (29)莱斯利·霍尔姆斯、费罗门纳·莫雷:《欧洲的公民资格与认同》(Leslie Holmes and Philomena Murray,Citizenship and Identity in Europe),佛蒙特州布鲁克菲尔德1999年版,第56页。 (30)(3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年度报告》2008年版,第29,23、40页。 (31)需要说明的是,迁入的移民与迁入的劳工是两个概念。因此,如果从迁入劳工占各国劳工的比重看,结果又有所不同。例如,在2000年,居住在美国的外籍适龄劳工人数达到2463.6万,占美国适龄劳工的11.7%。加拿大是466.13万,占其适龄劳工的18.3%。澳大利亚分别为407.57万和24.6%,德国分别是474.6万和7.5%、法国分别是375.55万和8.5%,英国分别是363.99万和8.3%,西班牙分别是137.06万和4.5%,荷兰分别是132万和10.6%,瑞士分别是170.49万和24.7%。有关引文数据,参见戴维·巴勒特:《全球视野下的美国移民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国际移民》,第3、16页。 (32)截至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数量达到30个。它们是:爱尔兰、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波兰、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希腊、芬兰、匈牙利、冰岛、意大利、韩国、日本、卢森堡、墨西哥、挪威、荷兰、新西兰、葡萄牙、瑞典、瑞士、斯洛伐克、西班牙、土耳其、美国、英国、捷克共和国。引文参见戴维·巴勒特:《全球视野下的美国移民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国际移民》,第16页。 (34)罗柏恩·埃尔戴尔:《引进技术人士的需要:国际流动性的促成与阻碍因素》,《国际移民》第37卷第1期(1999年)。 (35)戴维·巴勒特:《全球视野下的美国移民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国家的国际移民》,第6页。 (3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政策的一致性:人口迁移与发展中国家》(Q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olicy Coherence for Development:Migration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巴黎2007年版,第66页。见http://puck.sourceoecd.org/vl=1374961/cl=11/nw=1/rpsv/cgibin/fulltextew.pl?prpsv=/ij/oecdthemes/99980010/v2007n16/s7/p74.idx(2009年4月21日下载)。 (37)马里奥·色温特、安德里亚·戈登斯坦:《全球经济中的人才流动性:以欧洲为中心》(Mario Cervantes and Andrea Goldstein,"Talent Mobil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Europe as a Destination),安德雷斯·索里马诺编:《人才的国际流动性:类型、原因和发展中的影响》,第314页。 (38)阿瑟·阿克巴瑞:《加拿大的外来移民素质:更多的人力资本数据》(Ather H.Akbari,"Immigrant 'Quality' in Canada:More Direct Evidence of Human Capital Content,1956-1994”),《国际移民评论》(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第22卷第1期(1999春季号)。 (39)引用数据为笔者根据统计表格计算,参见保罗·米勒:《加拿大就业市场上亚洲男性移民的收入》(Paul W.Miller,"The Earnings of Asian Male Immigrants in the Canadian Labor Market),《国际移民评论》(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第26卷第4期(1992年)。 (40)美国人口普查局:《2007年美国教育》(U.S.Bureau of Census,"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2007),《当前人口报告》(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第3、5页。http://www.census.gov/prod/2009pubs/pp20-560.pdf(2008年8月30日下载)。 (41)罗素·金:《欧洲的重构与社会和空间流动性:国际人口迁移的作用》(Russell King,"Restructuring and Socio Spatial Mobility in Europe: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Mi grants),汉斯·布罗特福格尔、安东尼·菲尔丁编:《人口、岗位与新欧洲的流动性》(Hans H.Blotevogel and Anthony J.Fielding,eds.,People,Jobs and Mobility in the New Europe),纽约1997年版,第99~10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