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梁茂信 参加讨论

就欧洲发达国家而言,在战后较长时期内,其教育的国际交流基本上停留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一直到1980年代,国际教育交流基本上限于职业教育和劳工培训上。各国高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鼓励学生跨国交流的政策启动于1980年代中期。据统计,各国交换的学生人数从1987-1988年的3200人增至2001-2002年的11.11万人(58)。第二,在1990年代以前,各国吸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始终囿于“教育援助”的性质。这种带有“救济性”的思考使各国为外国学生提供了宽裕的奖学金机会和丰厚的奖学金,即使学生交纳学费,其额度也是有限的。1990年以后,“贸易教育”(education for trade)的原则在各国吸收留学生的政策中逐渐上升到主要位置。这种政策的核心思想是:知识也是一种丰富的外贸资源。招收国际学生的教育无异于出口知识。在一些大学,国际留学生被认为是“摇钱树”,他们缴纳的学费不仅能减少学校对政府拨款的依赖,而且学生在读书期间的消费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创收来源。同时,由于外国学生中的研究生居多,属于创造知识的群体,可以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为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外国留学生就业后,“构成了所在国家的熟悉就业市场规则和流行习惯的一支具有潜力的高技术劳工的储备军”(59)。因此,各国从战略出发,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措施包括调整培养计划、增加奖学金、降低学费、增加打工机会等(60)。
    概括而言,各国政策主要从两个层次上展开。第一个层次是吸引学生,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首先,通过设立奖学金,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例如,德国在1997年成立了“德国学历教育交流局”,推出了一个涉及30多种措施的计划,积极鼓励德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招聘外国的高学历人才。2000年在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的支持下,该机构的财政预算和提供的奖学金机会数量分别增长了24%和50%,在德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增加了1倍。同样,法国也在1998设立了“教育法国”机构,实施了面向全球的招生计划(61)。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和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官方语言并非是英语,但它们也开设了英语课程,希望招收更多的讲英语语言的学生(62)。加拿大、爱尔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家也都实施了类似的政策(63)。
    其次,通过签订双边协议,大力发展跨国教育,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国际贸易性质的“产业”。例如,英国的一些教育官员明确表示:“高等教育本身是英国一项主要的出口工业。”为此,英国政府在1997年决定:“为使英国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的贸易国家,就必须动员必要的技术人力资源,向有支付能力的客户提供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收入。”这就是说,占据国际教育市场资源是英国教育的国际化目标之一。为此,英国在1997-2002年通过“跨国授权协议”、“姊妹学校协议”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在海外招生规模超过20万人。英国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的份额也从1997年的17%增至2005年的25%。此后不久,欧洲其他国家也掀起了“跨国性高等教育”热潮。在2001-2003年,英国、法国和德国等相继与埃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名校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到2003年,英美等10个国家的高校先后与中国的730多所高校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其中与中国高校签约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54所)、澳大利亚(146所)、加拿大(74所)、日本(58所)、新加坡(46所)、英国(40所)、法国(24所)、德国(14所)和韩国(12所)。在操作上,它们通过开设分校,或在课程设置、教学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将发达国家的办学理念送往发展中国家。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足不出国,就可以享受到与发达国家相同质量的教育。例如,从1996年开始,澳大利亚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高校合作招生,学生入学后仍在母国学习,但在澳大利亚的大学注册,这类学生人数之多,已占2003年澳大利亚外国留学生的29%,其中半数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等地。在1990年代,英国参与了中国575个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生培养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115个国家也实施了类似的办学计划(64)。这就是说,国际留学生的流动与教育活动的国际化趋势并行不悖。
    再次,由于1990年代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远程教育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当代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中发展最快和最有效的模式一。1996年,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占国际留学生人数的9%。体现在不同国家,比例高低不同。例如,在1998-2001年,开设远程教育课程的大学在英国从70多所增长到103所,招生规模超过3万人。到2003年,在英国高校注册的国际留学生中,有7万多人在母国学习(65)。从1998年到2001年,开设远程教育课程的美国大学的比例从44%上升到56%,在校注册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也从130万人增加到290万人。同样,在2001年澳大利亚的国际留学生中,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占9%,其中75%属于7所比较著名的大学(66)。
    最后,欧盟为鼓励成员国的学生跨国学习,通过各种交流计划积极合作,扩大成员国学生的流动范围。为了应对美国的竞争,欧盟成员国在1999年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省签订了《博洛尼亚宣言》,决定到2010年把欧盟国家建成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目的是“增强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并在全球尽可能地占领更多的市场。宣言中决定:(1)确立一种简便易学又能增强就业能力的、能代表欧洲教育体系的学位制度;(2)实施以两种周期为基础的教育制度,第一个周期是三年制教育,之后学生就能进入就业市场工作;(3)建立一种欧洲普遍接受的学分制度,承认在高校之外的实践活动中的学分;(4)根除任何阻碍学生自由流动的障碍。应该说,《博洛尼亚宣言》被认为是欧洲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保留每个学校特色的前提下,通过相互承认的标准,增强了各高校和整体的适应能力,使每一个签署国在互相交流与借鉴的同时又有了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进而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