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在各国中,来源最多的是英国(1.74万)、日本(1.79万)、德国(6309人)、加拿大(6428人)、法国(5626人)、中国(4319人),其他国家都在4000人以下,其中人数较多的巴西不过3283人,澳大利亚3267人,墨西哥2600多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第41~42页)。 (105)乔纳森·查洛夫、乔治·雷麦特雷:《高技术劳工的管理:移民政策的比较分析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社会、就业与移民工作报告》,第27页。 (106)罗柏恩·埃尔戴尔:《引进技术人士的需要:国际流动性的促成与阻碍因素》,《国际移民》第37卷第1期(1999年)。 (107)萨米·马龙:《欧洲与高技术劳工的移民》,《国际移民》第39卷第5期(2001年)。 (108)马里奥·色温特、安德里亚·戈登斯坦:《全球经济中的人才流动性:以欧洲为中心》,安德雷斯·索里马诺编:《人才的国际流动性:类型、原因和发展中的影响》,第307页。 (109)美国国会众议院:《外来移民与21世纪美国的劳动力》,第46~48、168、180~181页。 (11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新性人口:国家创新性体系中技术人才的流动性》(Innovative People:Mobility of Skilled Personnel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巴黎2001年版,第203页。 (11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年度报告》2008年版,第177页。 (112)罗柏恩·埃尔戴尔:《引进技术人才的需要:国际流动性的促成与阻碍因素》,《国际移民》第37卷第1期(1999年)。 (113)罗柏恩·埃尔戴尔:《专业人士的迁移:理论与类型》,《国际移民》第39卷第5期(2001年)。 (114)简尼·巴塔洛娃:《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Jeanne Batalova,Skilled Immigrant and Native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Econimic Competition Debate and Beyond),纽约2006年版,第28~29页。 (115)(11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新性人口:国家创新性体系中技术人才的流动性》,第17、45页。 (11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政策中的一致性:人口迁移与发展中国家》,第62页。 (118)安德雷斯·索里马诺编:《人才流动性的原因与后果》,安德雷斯·索里马诺编:《人才的国际流动性:类型、原因和发展中的影响》,第14页。类似的观点认为,人才迁居海外之后,会得到下列好处:(1)海外汇款增加了家乡人民的可支配性收入;(2)海外经历有利于丰富母国的技术与教育资源,扩大海外人才网络和母国引进技术的来源;(3)当受过教育的人才侨居国外后,会提高教育地位,从而增加国内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进而提高整体国民的教育水平(参见戴维·巴勒特:《全球视野下的美国移民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国际移民》,第10页)。 (119)埃德温·鲁本:《1960-1973年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专业技术移民的多维性分析》(Edwin P.Reubens,"Som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Immigration into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1960-1973”),雅格蒂史·巴哈瓦迪编:《人才流失与税收》(Jagdish N.Bhagwati,de.,The Brain Drain and Taxation)第2卷,阿姆斯特丹1976年版,第243~244页。 (120)雅格蒂史·巴哈瓦迪:《编者的说明》(Jagdish N.Bhagwati,"Editor's Note"),雅格蒂史·巴哈瓦迪编:《人才流失与税收》第2卷,第209、212页。 (121)戴维·巴勒特:《全球视野下的美国移民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国际移民》,第9页。 (122)罗柏恩·埃尔戴尔:《专业技术人士的迁移:理论与类型》,《国际移民》第39卷第5期(2001年)。 (12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政策的一致性:人口迁移与发展中国家》,第6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