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际形势越是纷纭复杂,我们就越要注意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赖于对世界历史的全面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一国一地的知识,“坐井观天”。这是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所要解决的是带普遍性的问题,不能靠个别国家的地区的经验。其次,改革开放,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在改革开放25年之后的今天,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工作都在向纵深发展,仅有对国外问题的一知半解是大大不够了,我们要尽可能全面地和深刻地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之初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对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果对这些变化没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就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立于不败之地。 但普遍的号召必须配合以扎实的努力才会产生结果,这就对我们的世界史学界提出了艰巨的任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现状并非令人满意,不仅人才短缺、资金缺乏,而且学科建构也不健全,这与国家对这门学科的要求相去甚远,急需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中小学中坚持开设好《世界历史》课程,使之成为青少年们进一步学习世界史及一切知识的扎实基础;二是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提倡学习历史的风气,进一步在他们中间普及世界历史知识和人类文化知识;三是要加强专业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和训练,尽可能地提高我国研究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水准。 我们希望,总书记关于学习世界历史的号召,不仅成为我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动员令,也会加快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盖彰。 世界历史研究所张椿年研究员发言的题目是“加强自身建设,多出史学精品”。中国历来重视治史,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为什么历史能起到鉴古知今的作用呢?因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它。我们遵循规律办事,就能取得成功。生产力的本质是不断为其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当前经济全球化乃是20世纪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它我们只能趋利避害。 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前进、倒退、曲折、多样性、重复性等揭示社会发展由低到高的规律。但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很不容易的。为了深刻认识它,提高史学的水平,我们必须加强历史学家的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历史不是往事的堆砌,我们只有运用我们的高度的思维能力,或者说深厚的理论水平,从中总结出合乎事实的有益的经验教训来,史学才有生命力,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例如西方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他们撰写的一些经济学的著作,从中我们可吸取不少有益的东西。 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宽一点,当今时代要求我们探讨历史问题必须有世界眼光,也就是把具体的历史现象放到人类历史发展总的背景下去审察。如果我们的知识面很窄,何谈宽阔的视野,研究历史需从具体的问题入手,但是不能从微观研究中拔不出身来。 关心现实,立足国情。我们研究的课题既产生于科学的发展中,也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中,这两种课题都应研究。但是我在这里想特别强调一下,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应勇于承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需从史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和论证的课题。研究这些课题决不会使我们只注重近现代史的研究,而忽视古代和中世纪史的研究。因为弄清一个问题发展的脉络,必须进行长时段的研究。另外,现实生活是十分丰富的,选择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领域,而且可永葆史学的长青不衰。 南开大学历史学系陈志强教授提出丰富世界史解读的视角。他说,新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和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的现代化事业的持续推进,凸显出了解世界、客观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特别关注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说明了新一代领导核心富有历史远见和洞察力。这使我们从事世界史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同志,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的重大。 如今,我们周围的事物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世界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必须应对当代世界如火如荼的变动,必须主动投身变动中的世界,自觉参与对现实世界各种问题的探讨,主动应对变革引发的一系列学术和理论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