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科学的、客观的、超然的?(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何元国 参加讨论

二、“撰著问题”之探讨
    20世纪30-40年代,西方的“修昔底德研究”延续了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后的思路,并且达到了这个研究取向的巅峰,其标志是所谓“撰著问题”的探讨。这里要介绍两位著名学者:美国学者芬利(1904-1995)和法国学者罗米莉(1913-)。
    1938年、1939年、1940年,芬利连发3篇长文:《欧里庇得斯与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写作风格的起源》和《修昔底德历史的整体性》。(25)在此基础上,1942年发表了专著《修昔底德》。这些虽然皆非论战之作,但此前学者探讨的问题尽收眼底。
    芬利的研究同样从战争的原因说开始。他认为,战前雅典商业比较繁荣,已经公开地走上称霸(或帝国)的道路,盟邦的贡金让民主制更加稳固,其海权的强大来自民主政体下公民的自信和热情。(26)而斯巴达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在许多方面都是旧时城邦的孑遗。雅典的崛起打破了旧的势力均衡,迫使斯巴达开战。至于说比雷埃夫斯港有一个强大的商人集团,雅典的政治家受其左右,因而主张对外扩张,芬利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capitalistic imperialism)观点是把19世纪的情形搬到了公元前5世纪;那时还没有资本家,民众是通过政治领袖表达意愿的。(27)而修昔底德则透彻地分析了土地贵族与商业群体的利益冲突、社会上的不满与对外战争的关联,说他不懂战争的经济原因显然是荒谬的。(28)
    对于修昔底德的史学观念,芬利在科克兰的“原子论影响说”之外,补充了“智者学派”(the Sophists)的影响。“智者”教给雅典人演说术(雄辩术),因为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这种需要。演说术里面包含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同一个论题同时适用于正方和反方,这种成对的正论和驳论在当时的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底斯的剧作里频繁出现,其中有些段落与修昔底德著作极为相似。(29)在这种论辩术中,有一种同理推论(the argument from likelihood)(30)(笔者按:属类比推理,结论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使用最广。比如说,一个民主派会如何行动,一个寡头派会如何行动,那么,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也会如何行动。加之当时的民众缺乏教育,只看重实际利益,因此极易推断出,在类似的情形下个人或者群体因趋利而采取的行动。修昔底德意识到了这种分析工具运用于撰史的极大的适用性。(31)所以,他对自己著作的预见功能颇为自信,希望能够传之万世。芬利还指出,修昔底德受医学派的影响极为明显,但也不能过分强调。人们在类似的环境之中会采取类似的行动,这一点已经被比较广泛地接受,修昔底德完全可能从他人那里接受这种影响。(32)
    修昔底德著作许多地方晦涩难懂,让读者叫苦不迭,部分演说词尤甚。芬利特地追溯了这一写作风格的起源,这是以前研究者所未涉足的。
    众所周知,古希腊最早的文体是韵文,像荷马、赫西阿德和一些悲剧作家都用此文体。其特点是句子有韵律,琅琅上口,便于传颂。但由于韵律的限制,不适合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于是散文应运而生。散文,顾名思义是不讲韵律的,因此自由活泼。
    芬利的见解高人一筹。他指出,从思维上讲,韵文流行的时代意味着神话和故事是人们理解生活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用概念而是用符号或者象征来理解生活的。(33)散文取代韵文成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表明了概念思维的胜利。散文又有三种文体。简单体:句子短小、结构简单;循环体:句子结构明晰、突出一个核心内容,牺牲次要部分;对偶体:将所论述的两个对象从许多不同的侧面对比和比较,这样的对比甚至层层叠叠地堆起来,以至于到了晦涩难懂的地步,(34)但它可以突出句子中的任何部分。修昔底德的著作当然三种文体都用,对偶体用得多的地方自然难懂。修昔底德还喜欢用抽象名词、不定式与修饰名词的中性形容词和分词,几乎触目皆是。这些不定式、中性形容词和分词都是从动词演变来,保留着原来动词的某些特点,更加生动有力,读下来感觉到作者不仅在叙述人和事,而且力图揭示其背后的支配力量。这正是修昔底德文字的力量所在。可是这样的词一多,理解起来就困难了,于是为人诟病。
    芬利在这方面的探索无意中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与“语言转向”后的研究路径颇为类似。
    修昔底德自称在战争的一开始着手写作(1.1),他亲眼看到了雅典的失败,流放期间他显然到很多地方调查过。那么,他的著作是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完成?哪些部分先写成?哪些部分后写成?先写的部分又有哪些修改?最后编纂者是他本人还是另有其人?如此这般就是所谓“撰著”问题。这是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期主要研究论题之一,德国学者用力最勤。
    芬利从多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论证。他指出,修昔底德的著作既非战后一气呵成,也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慢慢写成,而是在战后一个有限的时段内,以先前的笔记资料为根据较快写成。其间酝酿、思考、写作殊费时日和精力。利用先前资料或畸重或畸轻,有时在已经写成的部分插入新的句子或者段落等,个中复杂情形已不可知。有一点可以肯定,作者在落笔撰著之时,已将对历史进程的认识简化为几个清晰的固定模式,全书的布局早已了然于胸,也就是说,修昔底德史书的整体性不容置疑。(35)
    法国学者罗米莉的成名作《修昔底德和雅典帝国主义》初版于1947年,1963年出版了英译本。(36)她的研究直指“撰著问题”。她说,这个问题争论了将近100年,似乎没有什么进展,反而更加复杂了。但是,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势必使整个“修昔底德研究”陷入瘫痪,因此不容回避。(37)以往的研究连篇累牍,可最后成了一团乱麻,根本原因在于方法不当。最好是从修昔底德著作中找到一个独特的思想、习惯或者原则,它必须贯穿于全书,即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思想就是雅典帝国主义。(3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