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传统上称作历史本体论或思辨的历史哲学,本文作者称之为历史存在学)向“史学理论”(狭义上的理论历史学)②过渡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学科体系成熟的一个标志。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的重心开始从过去偏重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这种过渡大体上类似于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在19、20世纪之交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向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转型。在“史学理论”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之前,③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历史存在学领域的理论问题,或者说一直处于思辨的历史哲学阶段。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大论战,还是1949年后的“五朵金花”讨论,乃至“文革”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期继续进行或新出现的若干理论问题的争鸣,如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偶然性和选择性;单线说和一元多线说;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创造者;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性;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历史作用;中国文化的结构;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分期等,大多是关于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理论,即历史存在学领域中的问题。1982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梁寒冰编的《历史学理论辑要》(上、下两巨册),所辑的“历史学理论”几乎全是“历史理论”。1983年10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的《建国以来史学理论讨论举要》,书中列举的12个所谓“史学理论”问题,也全部是“历史理论”问题。同年,红旗出版社出版了红旗杂志社哲学历史编辑室编的《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内容大部分也是“历史理论”。1983年是具有转渡(转向—过渡)性意义的年份,瞿林东称之为“史学理论这一领域觉醒和建设的开端”之年。[4]5,[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