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作为中国“史学理论这一领域觉醒和建设的开端”之年,其指示着转渡性的事件有: 其一,198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北京部分史学工作者就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举行座谈。这次座谈会是为即将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而专门举行的。座谈的成果以《开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为题,发表在《世界历史》杂志1983年第3期。同期《世界历史》还配发了一篇评论员的文章——《让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之花迎风怒放》,这篇文章后来被学者誉为吹响了“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的号角”[6]。 其二,1983年5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外国史学理论”研究被列为重要议题,会议强调加强“外国史学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决定组织力量译介出版有代表性的“外国史学理论”名著;会议还作出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讨会的决定。 其三,1983年3月葛懋春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历史科学概论》[7]和同年7月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8]先后出版。 其四,前述《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的《建国以来史学理论讨论举要》,以“史学理论”的形式对1949年以来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理和总结,从而为规范意义上的“史学理论”研究的展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④ 继葛懋春、白寿彝的著作之后,1984—1990年间又陆续出版了几部探索“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的著作。[9-14]但是,除了李振宏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之外,这些著作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同时也是共同的缺陷: (责任编辑:admin) |